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行业协会具有不可替代的协调利益、指导行业发展、引导行业自律等功能。从反映行业企业诉求,到引导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从协商和解决劳资和贸易纠纷,到制定行业标准,行业协会呈现出突出的民间性、互益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德国、法国等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的国家,除了各种类型的行业协会之外,还有各个地区的不同级别官方性质的商会组织。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分工在于,行业协会主要是确定薪金、休假等制度以及制定行业标准等;商会的职能则是简化税法、降低税率、促进对外贸易,对行业标准、环保政策等施加影响。有资料表明,在德国,行业协会会员中大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商会的会员则以中小企业为主,达90%以上。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我国的行业协会一般是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行政化色彩浓厚。有的协会依靠其所挂靠的政府背景,以行业管理的名义,热衷于向所辖企业收取各种费用,成为部门或小群体捞取利益的“小金库”,偏离了对于行业发展的规划、协调、监管的本职工作。随着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要求我们按照国际经济运行惯例、按照市场经济基本规则来处理外贸事宜,这就给行业协会为代表的中介组织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行业协会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壮大,并逐渐回归中介组织本色。2001年2月,国家纺织工业局改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标志着我国由行业管理进入了由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服务协调的行业自律阶段。此后,原来由国家纺织工业部、商业部、煤炭部、轻工业部等9个部委管的近300家行业协会,由国家经贸委实行分行业分层次管理,国家经贸委直接联系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协会、中国轻工业协会等10个综合性行业协会,同时授权这10个协会分别管理其他200多个协会。据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的统计,我国已登记注册的行业协会有近4万个,占到了已登记注册社会团体的29.4%。
在全球化的生产经营中,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培训规则、争取政策,协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对内可以通过发挥行业自律主体的作用,积极维护企业或行业的整体利益;对外,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维护企业贸易权益。主要做法有:(1)价格协调。为避免授人口实,协会可主动协调联系企业确定最低限价,以保护国际市场上的合理价格,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摩擦。(2)维护国内产业权益,利用WTO的保障条款,协会可收集和提供国内产业损害的详实证据,并代表会员企业提请政府采取临时性限制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例如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经常了解和收集国外尤其是发达的WTO成员制定和实施与本行业有关的技术法规情况及相关资料,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企业通报,便于在制定技术法规或设置技术壁垒时借鉴,也便于企业在生产和进出口时参考。(3)反倾销应诉。在发生国外对我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和起诉时,协会应积极出面及时组织应诉,尽量阻止国外实施制裁措施,以减少对企业的损害。(4)反倾销起诉。经常了解和征集会员企业对进口产品的意见,及时掌握进口产品对国家经济安全是否构成威胁,是否有欺诈行为,是否对居民、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安全带来危害,或直接间接的负面影响。对国外企业向我国市场的倾销行为,协会运用WTO规则,及时组织国内企业依法进行起诉。(5)反补贴应诉准备。这些都要求行业协会要早做准备,除了解WTO有关规定及程序外,还应及时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企业有关实际情况,以应付各种挑战。
加入WTO以来,我国连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国外援引反倾销、反补贴条款时,很少由政府反倾销机构或单个企业作为申诉人,大多由各类行业协会作为申诉人。这就要求我国大力培育作中介组织的行业协会。但目前,不少协会难以形成面向全行业的组织结构,难以真正成为会员企业的利益代表,缺乏行业威信和公信力,和国外交涉时往往处于下风。
1.“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2.你认为当前应该重点发展哪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为什么?
3.谈谈全球化背景下,行业协会和商会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