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从北京什刹海三轮车“胡同游”整治看公共服务的特许经营

什刹海虽然叫海,实际上是由前海和后海两片相连的水域组成的自然水体,在元朝时这里曾经是商贾繁华的通惠河漕运码头。今天,由10多处王府、20多处私家园林、30多座寺庙、2000多座四合院、90多条胡同、140多家酒吧构成的这一地区,是历史传统和现代风貌交融的北京城市旅游的黄金地域。乘三轮车游胡同也成为承载京味文化的品牌旅游项目,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但是什刹海地区也是居住区、文保区、旅游区三区合一的开放式景区,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从1994年什刹海地区出现第一家三轮车公司开始,到2005年已发展到20家,三轮车总数从几十辆猛增到1800多辆。由于胡同游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大批非注册的“黑”三轮车的加盟。三轮车乱停、乱放、随意行驶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严重阻碍了交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也掩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每天都有很多辆三轮车从大小胡同飞驰而过,这些三轮车行驶得很快,老人孩子若躲闪不及,就会发生磕碰。而云集此地的三轮车车工也是良莠不齐,由于车费缺乏统一定价,大都靠与顾客口头交易,在实际载客过程中敲诈外地客人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破坏了外地和外国游客对北京的美好印象,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三轮车的不规范经营现象,不仅影响到胡同游自身的发展,也给什刹海景区的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西城区委区政府经过广泛征求各方专家的意见,经过三年的调查论证,借助迎奥运的东风,对什刹海地区做胡同游的人力客运三轮车实施特许经营。这是全国首次在这样的复合型景区采取此类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特许经营的要点在于:

一是总量控制,为了避免扰民,根据多方测算,将特许经营的三轮车总量控制在300辆内。

二是统一标识,实施特许经营后三轮车服务方面将采取统一标准。车辆统一制作,富有民族特色,表明特许经营标识。车工也将统一着装。

三是统一服务标准。什刹海三轮车服务将在路线、标志、解说词等方面采取统一标准。服务价格也将相对固定,初步确定最低限价每人每小时35元。

为了做好特许经营工作,西城区采取了如下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广泛宣传造势。把政府的基本设想和基本政策设计通过开会和举办迎奥运专题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传播到社区和车工中,让企业员工和企业主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二是依法执行。聘请法律专家,根据《行政许可法》、《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人力客运三轮车胡同游特许经营若干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

三是悉心组织,分步实施。西城区还授权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为什刹海地区人力客运三轮车胡同游特许经营的实施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从2007年12月开始,在“投资北京”和“北京市招标信息平台”两家网站正式发布招标公告,启动人力客运三轮车特许经营工作。2008年1月23日举行了公开的招标评标。次日在网站发布评选结果。

经过各方专家和什刹海街道代表的共同评选,共选定了5家作为特许经营单位,但立刻引起6家未中标企业和其他未参与企业的不满,它们鼓动部分车工,多次举行公开的集会活动,向市、区两级各个部门举报投诉。

为了尽量减少社会矛盾,特许经营办公室鼓励中标企业吸纳未中标企业联合承包,对于愿意吸纳的奖励5万元。同时,针对大量失业的车工,采取疏导和安置相结合的手段,包括召开胡同游公司车工和散车工的政策通报会,发放“致三轮车车工的一封信”;对符合低保、特困条件的车工,根据政策尽快办理低保;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标公司积极吸纳本地车工;对需要转岗的车工给予提供就业信息和技术培训;多次举办专场招聘会,疏导车工就业。以每辆车1000元的价格对540辆登记在册的三轮车进行赎买。

与此同时,借助正在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促新风”活动,由街道、城管、公安、交通、工商、旅游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加强对非法运营的三轮车的清理整治工作。

通过多管齐下,景区内部黑车横行的情景已经不再,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中标企业履行规则意识单薄,依旧采取传统管理方式;一些未中标企业继续上访或者起诉;仍有一些车工下岗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有的车工工资收入仅仅700元,和以往有很大差距,工作积极性不高;监管压力大,为了防止黑车死灰复燃,多部门联手治理,雇佣了100多名保安从事管理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尽管黑三轮绝迹了,但是这一区域丰厚的旅游利润还是吸引了很多商家,他们采用双人、三人、私人串行自行车和电瓶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和三轮车玩起了抢客的生意。景区的和谐安全仍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有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