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集

领导认识活动若干问题浅论

领导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对领导认识活动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毛泽东关于领导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中,包含有丰富的关于领导认识活动的思想。

一、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

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基本矛盾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主观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的问题。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要解决主观如何正确反映客观这一问题。作为人类认识活动一部分的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当然也不例外。但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也有其特殊之处,这是由这类特殊认识主体的特殊认识对象所决定的。

所谓领导(指领导者)是指在一定社会组织系统中负有率领和指导群众之责任的人。在我国社会中,通常指的是担任一定职务的负责干部。它的对应概念是处于被领导地位的群众。领导之为领导,就在于其领导着一个或大或小的社会组织系统(俗称“单位”)。这些社会组织系统可以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亦可以是综合的。这个社会组织系统既是其领导的对象,又是其认识的对象。

这种情况就决定了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是认识特定社会组织系统这一领导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实现领导主观世界与领导对象这一客观世界之间的统一。对领导认识活动的这一基本任务,毛泽东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181页)这也就是说,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从自己领导的国、省、县、区这些特定的社会组织系统的实际情况中发现规律,实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制定政策,指导实践,实施其领导职能。

二、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

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决定了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那就是比起群众的认识活动来,具有很大的间接性。而且,领导所处的层次越高,这种间接性也就越大。也就是说,领导的认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群众(包括下层领导)的实践和认识为中介来进行的。当然,领导认识活动的这种间接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群众认识活动的更为直接性而言的。

领导认识活动的间接性具体表现为:是群众的实践活动构成了领导认识的主要来源,是群众的实践发展构成了领导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对群众实践的指导构成了领导认识的基本目的,是群众实践的效果构成了检验领导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领导认识活动的这种间接性对领导认识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向群众的实践请教”(同上,第444页)。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做过透彻的阐述。他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领导者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向群众学习的渴望,是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的。在他看来,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孕育了广博的智慧,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只要领导能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迈开双脚,到自己领导范围的各地方去走一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是没有什么难题不可以解决的。毛泽东的名言就是,要当群众的先生,先当群众的学生。

领导认识活动的这种以群众的实践为中介的间接性特征,以及由之而来的“向群众的实践请教”,可以说就是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

三、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

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或者说领导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途径、基本手段是什么呢?就是调查研究。

毛泽东对调查研究推崇备至。他认为他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全得自于调查研究,并对瞧不起调查研究的人给予极大的蔑视,以至于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成为他反复强调、而且终生不悔的名言。在毛泽东看来,调查研究是一个领导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之所以成为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就在于:当领导面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不调查研究,就无法了解情况,而只能是下车伊始,瞎说一顿,贻误工作。当领导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不调查研究,就无法正确决策,而只能陷于失误。当领导面临贯彻上级指示的时候,不调查研究,就无法把上级指示与本部实际结合起来,而只能照抄照搬,搞本本主义、形式主义。简言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调查研究,就无法获得真知,也就没有资格当领导。换句话说,要当好领导,舍调查研究,别无他途。

调查研究可分为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调查就是运用各种方式,全面搜集调查对象的各种材料,特别是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属感性认识阶段;研究就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上,第30页),从中得到正确的认识,形成恰当的结论,属理性认识阶段。这两个阶段对于领导正确认识的形成,都是不可缺少的。毛泽东在谈到军事指挥员的认识过程时,曾把调查和研究具体化为“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与“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他认为,这种侦察和思索对于军事指挥员正确的判断、决心和部署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推而广之,这种“侦察”和“思索”对任何领导的正确认识及随后决策的形成都不能不具有决定意义。

毛泽东认为,领导在调查研究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抓全局性的东西。通过调查一定要形成对认识对象的各方面、各阶段的整体性认识,做到全局在胸,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全局,才能更好地理解局部,包括那些关键性的局部。毛泽东曾反复要求军事指挥员要“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同上,第25页),这对于领导是普遍适用的。二是要抓主要的东西。调查中当然是材料搜集的愈多愈好,“但一定要抓住要点或特点”,“如果你调查的九样都是一些次要的东西,把主要的东西都丢掉了,那末,仍旧是没有发言权。”(同上,第197页)这两条,可以说是从事调查研究的关键所在。

四、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

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同上,第51页)这个规律也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规律。领导认识活动当然也要遵循这个一般规律,但基于领导认识活动的任务和特点,这个一般规律在领导认识活动中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那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同上,第228页)简言之,这也就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到群众的实践中去”的规律。

“从群众的实践中来、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既包含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又体现着领导认识活动的特殊本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与领导认识活动的特殊本质相结合的产物。相对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是特殊规律;相对于领导认识活动本身而言,它又是一般规律、基本规律。无论什么领导,都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从事有效的领导。

相对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基本规律,领导认识活动的其他规律都是第二位的规律。例如,一般和个别相结合,这也是领导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毛泽东对此专门作过论述:“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然后集中新的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同上,第229页)显然,这个规律对领导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个规律不是独立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之外的,而是后者的表现和补充,正象毛泽东所说,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组成部分。”(同上,第229页)。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并形成一般意见的过程;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就是把一般意见贯彻到许多个别单位的群众实践中去加以实行和检验的过程。又如,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也是领导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它的中心意思是把领导的意见与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它要求领导有事必须同群众商量,必须征询下级的意见以及有关专家的见解。就是说,领导必须把群众意见作为形成正确认识的必要环节。显然,这个规律也是领导在认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但是,这种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过程,同样是融合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之中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以说是领导认识活动的核心规律。把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把握了领导认识活动的实质内容。至于领导认识活动中的其他规律,都可以视为这一核心规律的表现、展开或补充。

五、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原则

在领导认识活动中,还贯彻着一些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领导认识活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要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这些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形成领导认识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我们科学地认识实际情况的指导。但是,我们又不能拿这些现成的理论形态的东西代替我们自己对实际情况的认识,照抄照搬。一个领导的正确认识,必须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反对理论和实际的分离(包括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是领导认识过程中务必牢记的一大原则,这也是毛泽东曾经反复告诫各级领导的。

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它对于领导来说,又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对于任何一个党政主要领导来说,个人认识不可能总是那么正确、全面,必须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一般说来,在充分发扬民主,进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统一认识,总要比个别领导的认识更为高明一些。毛泽东要求各级领导成员之间要集体讨论,互通情报,发扬民主,反对一个人说了算,都是为了防止认识的片面性和决策的主观性。而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个人认识代替了领袖群体认识有关,这个教训不能忘记。经验证明,集体领导必须以集体认识为前提,而只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集体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集中制也是保证领导认识正确性的组织措施,是领导认识活动中必须自觉坚持的又一原则。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得新的认识,从而及时修正行动计划,是毛泽东历来强调的一个原则。他说:“必须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不要等数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开总结会,算总帐,总的纠正。这样损失太大,而随时纠正,损失较少。”(同上,第265页)这一原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存在于行动计划确立之前,而且也存在于行动计划确立之后的实践过程中。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对计划进行再认识的过程。这时如果发现“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把已定的计划加以改变”(同上,第31页),以使工作少受损失。实际上,所谓及时总结,就是及时听取实践的呼声,形成新的认识,并相应调整行动方案。显然,这也是领导认识活动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