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集

社会主义的必然与自由--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前期,确实作出了巨大的成绩,并从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而且其中,不少思想至今仍富有教益,是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这是不可否认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必然与自由的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在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对必然与自由的关系十分感兴趣。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之后,他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大跃进”时期的经验教训,在六十年代初形成了丰富的关于处理社会主义必然与自由关系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认为:“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而所谓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就这两者的关系而论,必然是自由的基础,“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33页)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必然与自由一般关系的一个完整而又准确的概括。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谈论这个问题,是为了要把它付诸社会主义实践。

在他看来,社会主义还是一个很大的必然蓝图。对社会主义来说,必然就是“社会主义的规律”,自由就是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而承认这一规律的客观存在乃是认识和运用这一规律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在实践中承认必然,认识必然,运用规律,获得自由。

毛泽东同志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取得正确认识并获得实践的成功的。他举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的规律取得革命主动权的历史过程说明了这是一个普遍真理,并认为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同上第826页)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可以把从必然中获得自由的过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带有很大盲目性的阶段。这是从必然争取自由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对必然即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还很不清楚,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在那里行动。毛泽东同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例说:“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慢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同上)就我们社会主义时期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几十年中大体就处于这个带有很大盲目性的阶段中。第二是有了某些主动的阶段。这是从必然争取自由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对客观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时就不再是完全的盲目性了,而是相对地有了些许主动权,或者说有了一点点自由了。就我们党的革命历史来说,从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前期可以说大体处于这个阶段。就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而论,三中全会后这几年大体是处在这个阶段中。第三是比较自由的阶段。这是从必然争取自由过程中的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盲目性大为减少,主动权已经在握,在运用关于此一实践对象的规律方面获得了相当的自由。在中国革命史上,这个阶段的到来可以以党的七大为标志。那时我党对中国民主革命有了一整套完整而合乎实际的理论,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在此之后,中国革命很快胜利了。就社会主义时期而言,我们还不能说这个阶段已经到来,而且这一阶段何时到来还要看客观事物的发展状况和我们的认识程度而定。以上所说,当然不是指人类全部历史或社会全部实践而是指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特定的实践过程而言的。

毛泽东同志对这个过程作了概述。他说,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同上第826页)

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必然与自由的关系上,还有一个突出的思想,那就是关于错误或盲目性在争取自由中的意义的思想。

他认为,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从任何一个必然的领域获得自由,中间必须经历一个受必然支配的盲目性阶段、充满错误和挫折的阶段。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是如此。他说:“人类总是要犯一些错误才能显示出他们的正确。对客观必然规律不认识而受它的支配,使自己成为客观外界的奴隶,直至现在以及将来乃至无穷,都在所难免”。毛泽东同志称这时期中“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盲目性”进行活动的人是“蠢人”。

这种“蠢人”的阶段,当然是使我们笑话百出、出乖露丑的阶段。但由于这个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愚蠢”也就是不奇怪的。因为“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盲目的必然性恰恰是自由的祖宗。”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了,从而也就接近了自由。而经历了“蠢人”阶段之后的人也就变成了比较的聪明一些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错误、盲目性又是由必然到自由的中介,是人通过必然之河到达自由彼岸的桥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不是使我们得到很多教训,变得聪明一些了吗?不是使我们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丰富得多也深刻的多了吗?不是使我们在争取建设社会主义的自由中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吗?毛泽东同志自己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与自由的许多思想也正是从五八年“大跃进”的挫折教训中悟出来的。

在必然与自由的总体关系上,毛泽东同志还认为“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的,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同上第846页)就是说,在实践中,人类的自由固然是在不断扩大的,但未被认识的必然也是随之不断出现的。人们在旧的实践领域里获得了相对的自由,马上又进入新的实践领域。在这里人们又得经历带有很大盲目性、犯有很多错误的阶段,又得开始从新的必然中争取自由的历程。故尔,必然和自由是不断交替扩大的。

这样一个必然与自由的交替扩大也就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同上,第845页)因此,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不能僵化、守旧,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与自由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重要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辩证理论的杰出贡献。把必然与自由同社会主义相联系的首创者是马克思恩格斯。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未来社会的到来,人类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社会的恩格斯,提出这种论点已难能可贵。对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与自由作出进一步分析的要算是毛泽东同志。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与自由的思想,对我们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坎坷的过程,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比之从前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也丰富得多了。因此,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权。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现在还是不很自由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搞,商品经济怎么搞,民主法制怎么搞,都还是一个很大的必然王国,不可盲目乐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宁可“准备着由于盲目性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同上,第829页)而不能过早地轻率宣布我们已经获得了较多的自由。在这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同上)今天,毛泽东同志在二十多年前说过的话仍然有效:“社会生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