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集

对立的不充分性是恩格斯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恩格斯有一个重要思想:对立是不充分的或相对的。本文就此做些分析。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还统治着不少人的头脑。这种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认为“矛盾=背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9页)在他们看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持这种形而上学世界观的人,在自然科学家中有,在社会历史学家中有,在工人运动的活动家中也有。这种情况妨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工人运动中的进一步传播。这就成为恩格斯不得不把反对形而上学作为他这一时期哲学著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的原因。由于这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或在统一中看不见对立,或在对立中看不见统一,所以恩格斯一方面批判那种否认对立的思想,另方面也批判了那种把两极对立简单地绝对化的倾向,经常地强调对立的不充分性或相对性。

恩格斯关于对立的不充分性或相对性的直接表述,仅在《反杜林论》中就至少有三处:

其一。在分析矛盾中的对立和事物间的区别时,恩格斯指出:“正是那些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调和的和不能解决的两极对立,正是那些强制规定的分界线和类的区别,使现代的理论自然科学带上狭隘的形而上学的性质。这些对立和区别,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是只具有相对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页)

其二。恩格斯在批判杜林不懂得真理和谬误的相对性之后,这样写道:“只要他稍微知道一点正是说明一切两极对立的不充分性的辩证法的初步知识,他也会知道这一点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其三。恩格斯在谈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说:“对辩证的观点来说,这一切对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都只是相对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1页)

恩格斯的这个思想,在《自然辩证法》、《费尔巴哈论》和一些书信中也都有明确的论述。(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6页,第4卷第240页、第487页)

对于这些论述应当指出这样几点:第一,恩格斯认为矛盾双方的两极对立是不充分的、相对的。第二,这个思想是辩证自然观的核心(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页),是辩证法的常识。第三,在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中,有时讲“对立的相对性”,有时讲“对立的不充分性”,应当说这两个提法是在同一个意义上使用的。(为了叙述方便,我使用“对立的不充分性”这一用语。)

恩格斯主要是通过揭示矛盾中两极对立的不充分性的各种表现来论述这个问题的。

(一)对立的不充分性在存在方式上的表现

恩格斯这样说:“对立的两极,例如正和负,是彼此不可分离的,正如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互相渗透的”。“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494页)

恩格斯的意思很明确,两极是互相分离、彼此对立的,这是事实;同时,两极又是不可分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这也是事实。设甲乙为对立的两极,那么,没有甲就没有乙,没有乙也就没有甲;甲中有乙,乙中有甲。

恩格斯阐明的这一观点是以对大量矛盾现象所作的研究为基础的。如,他考察了数学中的正与负;磁石中的南极与北极;自然现象中的光和暗;运动形式中的吸引和排斥;生物发展中的进化与退化、生与死;思维活动中的分析与综和;认识中的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等等,其结果证明无一不是如此。

这一现象说明在具体的矛盾中,两极的对立和两极的依存、渗透是互为前提的,纯粹对立的两极是不存在的。正因为每一具体的对立都是有一定前提的,所以恩格斯说它是不充分的。两极的不可分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这些恩格斯的用语正是对对立的不充分性在其存在方式上的表现所作的标示。

(二)对立的不充分性在存在范围上的表现

恩格斯这样说:

“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页)

“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要我们在上面指出的狭窄的领域之外应用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这种对立就变成相对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正和负,它们只是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才有意义,而每一个对自己说来是没有意义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6页)

恩格斯这些话的意思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两极对立都有它场合、范围的限制,都是有一定条件的。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因果也就可以换置,正负也就可以颠倒,真理和谬误也就无从判断。对立面的对立只有在一定场合、范围、界限、关系中才有其绝对意义的这种现象,正是对立的不充分性的一种表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恩格斯在上面的引文中使用了“极个别的场合”、“非常有限的领域”、“狭窄的领域”等说法,这是强调地指出对立的不充分性。

列宁有一段著名的论述:“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并指出如果在这些界限之外,把物质和精神的对立当作绝对的,“那就是极大的错误。”(《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251页)列宁的这一论述有助于我们理解恩格斯的思想。

(三)对立的不充分性在相互作用中的表现

我们这里不谈相互作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谈谈在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的首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对立的不充分性问题。

恩格斯说:“相互作用消除了一切绝对的首要性和次要性;……如果我们片面地抓住一个观点,认为比起另一个观点来它是绝对的观点,或者,如果我们根据推理的一时需要而任意地从一个观点跳到另一个观点,那我们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思维的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第146页)

恩格斯在谈到原因和结果的对立只适用于个别场合时说:“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化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页)

这里恩格斯告诉我们,应当辩证地理解在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首要性和次要性问题。一般地说,在对立面之间存在着作用的首要性和次要性的对立,即作用和反作用、决定性作用和被决定性作用的对立,不肯定这一点,就会抹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就会走向均衡论。但是,不能把这种主次之间的对立简单地绝对化。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的次要方面可以上升为首要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作用的首要方面也可以下降为次要方面,处于被决定的地位。这又是对立的不充分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四)对立的不充分性在其发展结果上的表现

矛盾是运动的、发展的,对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的结果就是转化。恩格斯称“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而这种相互转化把范畴的一切固定性都结束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532页)

恩格斯还说:“理由和推断、原因和结果、同一和差异、外表和实质这些固定的对立是站不住脚的,由分析表明,一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之中,一极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1页)

恩格斯的意思是,本来以一定格局相对立的两极,由于矛盾本身内部的原因,在发展中就要发生变化,造成某种对立方式的更新,旧的对立格局让位于新的对立格局;使得每一极都转向自己的反面,如“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如“量转化为质,质转化为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166页)等等。

从恩格斯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样两点:第一,任何具体的对立面之间的对立都不是僵死的、恒久的,而是可变的、暂时的,它们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永远维持在旧的形式中的对立是不存在的。转化结束了一切旧的对立的绝对性和固定性,让位于新的对立,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这种具体的对立的可变性、暂时性就表现着对立的不充分性。第二,转化总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因为自身中早已包含了另一极的胚胎。向自身反面的转化之能实现,说明对立的两极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有一条由此达彼的桥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4页)这种两极相通性也表现了对立的不充分性。

恩格斯关于对立的不充分性的思想的主要含义,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试作如下表述:所谓对立的不充分性或相对性,乃是对矛盾中对立两极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规定。它规定了不能把对立简单地绝对化。也就是说,对于对立的两极,我们只看到它们的对立,那还不够,还不全面,还应当同时看到,对立的两极是统一的、同一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也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要用同一来补充,对立的绝对性要用对立的相对性来补充。这就是对立的不充分性的主要含义。

对立的不充分性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们把握对立面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否认同一中有对立和否认对立中有同一这两种片面性都有,但在有的人身上、在有的情况下后者更甚。有人不懂得民主和集中是统一的,一时执一面,左右摇晃,一人执一面,各不相让。有人不懂得解放思想与“四个坚持”是一致的,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似乎有它无我,有我无它。有人不懂得物质鼓励和思想教育可以结合,要么主张思想教育万能论,要么主张物质奖励万能论,以至于认为凡搞物质利益就是右,或者认为凡搞思想教育就是“左”。总之,这些同志正象恩格斯所反对的那样“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他们“所缺少的东西就是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6页)

这种片面性上升到理论上说,是与把两极对立简单地绝对化有关。其实,不懂得同一中有对立,固然是一种形而上学;但是不懂得对立中有同一,也是一种形而上学。恩格斯关于对立的不充分性这一重要思想,正是我们克服这种形而上学片面性的武器。懂得一点对立的不充分性的道理,对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将会有所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