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包括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人口达5亿。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中拉关系逐步发展和扩大。并把中拉合作视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拉丁美洲虽距离遥远,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但双方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而有着许多共同点。作为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本国经济科技实力、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的共同任务,对外都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决,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都渴望和平,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来从事经济建设;都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相同的处境、共同的利益和任务,是发展和加强中拉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实政治基础。中拉加强经济合作也有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中国和拉美都有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中拉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中拉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产品、技术各具优势,双方在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
邓小平亲自确定了我国与拉美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长期方针,使双方关系成为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新型关系。邓小平强调,中国和拉美“有很多共同语言,双方的地位相同,面临的问题相同”,“有共同的处境,共同的经历,也有共同的认识”。他十分重视拉美在当代国际格局中的作用,多次提到“拉丁美洲世纪”,认为中国和拉美对解决人类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负有共同的责任。邓小平还指出,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应该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共同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和拉美国家在科技、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的友好往来频繁。同拉美国家在经济技术、投资、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可喜进展。先后有40多位拉美国家总统、总理相继来华访问。中国与拉美地区多边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密切,政治磋商和对话得到加强。中国和拉美国家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中拉经贸关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1992年起,中拉双边贸易额连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94年中拉双边贸易额为47亿美元,1995年超过50亿美元,1996年中拉贸易总额达60.3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拉美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中拉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