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巩固和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三、巩固和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非洲地域辽阔,是世界第二大陆,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非洲拥有58个主权国家,在不结盟运动中占有一半,在联合国会员国中占了近1/3。自从20世纪50、60年代非洲掀起独立运动高潮以来,非洲始终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中非人民同命运、共患难。在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新中国诞生和一系列非洲国家宣告独立后,中非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们,携手奠定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进入80年代,中国依然重视非洲,维护中非传统友好关系的立场没有改变。邓小平一再强调,要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反对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以巩固政治独立的斗争。邓小平在会见非洲国家领导人时强调,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外来干涉;支持他们外交上独立自主,通过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存在的争端;支持他们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尊重他们自己作出的选择;鼓励他们抓住机遇,在保持地区和平与国家政治稳定的同时,大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努力,支持非洲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支持非洲国家为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作出的不懈努力。邓小平强调,中国同非洲要携起手来,为改善南北关系,推动南南合作,最终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

在邓小平对非工作思想指导下,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我国同撒哈拉以南的39个非洲国家有外交关系。1978年至1998年,有42个非洲国家领导人访华。我国22位领导人先后对非洲国家进行了多次友好访问,为密切双边关系,推动互利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始终坚持“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各国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合作的国家关系”,并就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非关系提出了五点原则主张:第一,真诚友好,彼此成为可以信赖的“全天候朋友”;第二,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第三,互利互惠,谋求共同发展;第四,加强磋商,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第五,面向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些深刻揭示中非友谊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征,全面阐述中国发展同非洲友好合作关系的政策主张,得到非洲领导人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2006年秋,在中非关系的发展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中非合作论坛又在北京圆满举行,会议硕果累累,为当前和今后中非关系的健康深入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同非洲一贯进行密切的磋商与合作。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以恢复,是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人权问题上,双方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1989年以来,许多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人权会上投票支持中国,为我们连续挫败西方反华提案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