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特别强调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与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这种同一性,或者说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时所体现的民族性。他经常提到“中华民族团结”或“中华民族子孙”。他所讲的“中华民族”不是单指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而是包括我国各民族在内的一个大民族。这个民族作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主体,具有与国家相同的含义。邓小平在谈到民族或民族利益时,通常与国家或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经常把“中华民族”和“国家”这两个概念交替使用,指称一个对象,说明一个问题。另外,邓小平把捍卫民族利益与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把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举动,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行为。他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曾这样说:“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实际上,邓小平向我们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国,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邓小平的这一国家利益观,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现实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占世界1/5多。中华民族对于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认同方式。中国古人曰:“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人一向把“国”与“家”联系在一起,称其为“国家”。我们只有强调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同一性,才能使全世界的中华民族子孙抛弃前嫌,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一支整体力量;才能使全世界的中华民族子孙把我们的国家利益视为他们自己的利益。邓小平在会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部分成员时指出:“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我们欢迎海外的华侨、华人都回来走走。一是了解我们的国家,二是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参与,可以尽力。我相信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是会热心支持我国的建设事业的。”邓小平还说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邓小平在谈话中多次向所有中华民族子孙表明,我国进行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事业,我党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孙应当在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可以想见,占世界1/5人口的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会是一支多么大的力量。而中华民族的团结,本身就是我们国家利益的一种体现。
实现国家统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国家利益问题,同时也是民族利益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从现实情况看,实现国家统一,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邓小平看到了这一点,并经常思考解决的办法。他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于是,邓小平提出了他的“一国两制”构想。而实现“一国两制”构想,必须首先使生活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民形成统一的祖国认同,这种认同,只有在排除各种政治上的分歧和在突出民族利益并把维护祖国利益视为维护民族利益的前提下,方有可能。这正是邓小平在谈论国家统一问题时经常强调民族利益的目的之一。他在谈到香港执政人选时说:参与者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爱国者,也就是爱祖国、爱香港的人。一九九七年后在香港执政的人还是搞资本主义制度,但他们不做损害祖国利益的事,也不做损害香港同胞利益的事。邓小平在谈到台湾驻香港机构的问题时也强调:他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相信,他们会站在我们民族的立场,维护民族的大局,民族的尊严。邓小平在此所说的“爱祖国”,并不是要求爱某种社会制度的“祖国”,而是爱中华民族的“祖国”。这里所讲的“不做损害祖国利益的事”,就是说不做损害中华民族利益的事。
另外,邓小平关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与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同一性的思想,都是紧紧围绕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等目的而谈的。并且,他还多次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是世界和平力量中的一部分,应当为世界的进步做出贡献。由此可见,邓小平是为了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为了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号召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的。这种团结完全是正义的和具有“内聚”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