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胜于全胜——邓小平外交谋略的最高目标

第一章 胜于全胜——邓小平外交谋略的最高目标

一、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全胜”是中国谋略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的是,如何通过非军事手段达到“兵不用而利可全”的最佳效果。“全胜”的谋略思想,表现出了中国谋略对“胜”的更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和所追求的更高境界。邓小平坚持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自立富强的最高利益出发,从国际形势与国家环境两个方面来思考问题,善于在复杂变化的国际局势中权衡利弊,趋益避害,加强对话,消除对抗,抓住机遇,发展关系,创立了一整套“全胜”的外交政策和策略,由此打开了全面交往的局面,踏上了全面开放的坦途,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着力营造和睦、和谐、和平的对外关系,大大地促进了国内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振兴,国家富强,赢得了“全胜”的可喜形势。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参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及外交实践。当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之后,他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需要,全面领导了我国的外交工作,并亲自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外交活动。邓小平冷静观察国际风云变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为我国对外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理论,并闪烁着谋略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而且也是创立新中国外交事业的第一人。他对外交战略的深刻思考,驾驭国际局势的高超本领,处理外交事务的宏大气魄,都展现了他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所独具的风采。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已经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外事工作的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战略、策略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领导外交工作,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创建了新中国的新型外交。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两个阵营、两个中间地带、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和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还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外交方针。

他认为,帝国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走向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反动派也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一是不怕,二是反对,全世界人民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用正义的革命战争,反对一切非正义的反革命战争,争取和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革命斗争是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要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全世界各大洲的人民要联合起来,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制止的;世界将走向进步,而不是走向反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从战略上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战术上把它们看成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资本主义世界不是铁板一块,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等一系列斗争原则和策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制定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中国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关系,不输出革命,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强加于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对外工作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团结世界大多数人民,广泛开展人民外交,加强同世界人民的联系,多做工作,广交朋友,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文体交流先行,以交流促外交”的方针,推动并巩固与各国关系的发展。在对外交往中,要破除迷信,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贸关系。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永远不称霸。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所创立的这些外交方针、政策、策略,不仅有效地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迅速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也为我党留下了外交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宝贵财富。

邓小平实践并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邓小平经常告诫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这就是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意味着背叛,就是丧失根本。所以,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根本立场、思想基础、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尤其是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结合我国的外交实践,以巨大的政治胆略、外交远见和理论勇气,提出了许多马、恩、列、斯、毛未曾提出过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当今世界主题问题,改革开放问题,不以国家制度、意识形态论取舍等等。可以说,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把继承与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外交思想辩证地统一起来了,把坚持我国已有外交实践、经验与创新科学地结合起来了,是继承之中有发展、丰富之中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