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应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

要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要求,它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要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党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建立以来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和实践。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实践,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实践。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今天,尤其需要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勤政廉洁,真抓实干,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员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是搞所谓“既得利益集团”,以至腐败堕落。近年来,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都会反映到党群关系上来。不从根本上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的政权性质,就会影响民心向背,就有人亡政息的危险。党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当好公仆、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终生的修养课题,时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召穆公刺周厉王:执政惠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诗经·大雅·民劳篇》

注:周厉王暴虐,搜刮民财聚于王宫,民生凋敝,更钳制舆论,百姓不敢说话,“道路以目”。召公后代召穆公劝诫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要安民惠民,使百姓都能过小康生活。厉王不听,终致“国人暴动”,厉王被赶出都城。

(二)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反映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权为民所用,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历来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为小集团和个人谋私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自己只是人民的公仆的观念,自觉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情为民所系,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群众观。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表明,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深厚力量源泉,党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根本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应怀有深厚的思想感情,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心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

利为民所谋,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利益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不同的政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观。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也是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坚持反对追求个人享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千方百计地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被藏族农牧民称为“药箱书记”的孔繁森,每次下乡都身背药箱,自费购药义务为群众防病治病,和群众结下了深厚友情。图为孔繁森(右)在阿里日土县过巴乡为孤寡老人益西卓玛治病。

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六大看点

看点一: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

看点二: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上高中、中职免学杂费

看点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看点四:加大“互联网+”扶贫看点五: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看点六:国开行、农发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要清醒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多少方面是不同的,部分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生活还有一些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总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光辉历史。每一位申请入党的大学生,都应该从党的性质、使命和党的事业成败、前途命运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自觉地把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同自己的学习、工作和言行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