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是主体认识与改变世界的能动力量,属于意识活动范畴,又必须以物质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主体大脑功能的体现,又是一切能力的核心,以思维活动的形式在大脑中运作,表现于各种能力展现的过程之中。虽然能力的分类十分复杂,能力的表现又随主体活动的目标和对象而千差万别,但不管是什么能力都包含着思维能力,都离不开思维的操作控制。思维能力是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抽掉了思维能力,其他能力就不复存在。人与人的差别最主要的就在于各自能力的不同,尤其是思维能力的不同。
思维能力是思维主体完成思维任务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思维活动效率的能力。思维活动受主体发动、操作、监督,以思维能力的形式广泛地体现于思维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凡是思维主体所直接参与的思维过程的任何方面、任何环节都渗透着思维能力,因而思维能力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发动、组织思维活动的能力;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加工、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指导主体的理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
思维创新作为创新的源泉,为人类提供了思维观点、科学知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行动计划和未来预见等,因而是实现与提高人的活动、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实践目的的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思维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1)思维创新是观念的生产。观念的生产,是主体从观念上把握客体,以观念形式再现和构建客体,以达到满足人的精神生产之需要的目的。
(2)思维创新是特殊的创造性生产。一般地说,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然而对于思维创新来说,创新则是它的本质特征。思维创新必须是在消化、吸收、借鉴前人成果的过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而非照抄照搬,完全重复。
(3)思维创新具有社会共享性。与物质产品不同,精神产品不因共享而使个体分享的价值减少,反而带来个体分享价值的增加。
(4)思维创新活动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不完全受物质生产规律的支配,思维创新水平经常会出现高于或低于物质生产水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