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今宵酒醒何处

结束语:今宵酒醒何处

写完本书,让人有些感慨。一个人和一个政党一样,其生于斯、长于斯,都与大千世界息息相关。古往今来,都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真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败走麦城”。所谓“七分政治”,就是国民党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两度腐化。国民党“败走”台湾之后,蒋介石在总结这一段历史教训时深刻指出:“我们不是被共军打败的,我们是自己把自己打败的!”为生存,蒋介石在台湾开始“整党”。蒋介石指示部下认真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材料。在经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蒋介石借鉴吸收“延安整风”的文化精华,进行国民党“政改”。国民党在经过这番改造后,才能够在台湾立足。

抗战时期,在重庆,面对国民党的日益腐化堕落,连美国人都看不下去了。一次在蒋介石的官邸,美国人当着蒋介石的面,批评和指责国民党:“你们的党太腐化堕落了,你看共产党,多么廉洁,多么得人心。”蒋介石听后十分尴尬。坐在旁边的宋美龄起而反击:“什么共产党廉洁、共产党干净、共区风气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尝到掌权的甜头。”其实,抛开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宋美龄倒说出了一句“警世恒言”。“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干好事业,可以为老百姓谋民生干好事;如果用不好,很容易催化整个执政团队迅速走向腐化堕落。

国民党当年就是这样。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篡夺了果实。当时很多国民党骨干,都到袁世凯的政府系统当官去了,很快变成了腐化的官僚。等孙中山再次领导革命时,就是这些腐化的官僚,一次一次导致孙中山失败。抗日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流亡西去,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机构大迁移,工厂企业金融机构大迁移,国民党党政军官员抓住了流亡与迁移的机会,大发国难财,导致国民党迅速走向了大面积的腐化堕落。落脚重庆后,200多万军队处于守势,党政军官员没有了抗战初的生存危机,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自找机会和门路,赚大钱发大财。走私的走私,赌博的赌博,克扣军饷的加力克扣,鱼肉百姓的天天扰民,负责建设的更是侵吞国家资金和财产。陈布雷黯然神伤,蒋介石一点好办法也没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接收敌占区和接收日伪财产,国民党党政军官员奋勇东进,抢票子、抢位子、抢房子、抢车子、抢“美女”,国民党走向彻底的腐化。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也曾拼命投入过战争,但本身的日益溃乱,是根本不可能赢得这两场战争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除去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和不代表先进外,执政以后防止权力的腐蚀性,遏制和治理腐败则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认真解决的。否则事业发展得再好,也会因自己的腐败而失去。

一个政党,要紧跟时代潮流。而潮流这东西,本质上又是文化问题。国民党输就输在逆潮流而动,华北事变后,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位政治,蒋介石还在那里一意孤行的搞“剿共”。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都在各自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旗帜,把自己的奋斗经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和当时的国情世情有机结合,创造出了新思想新文化。而蒋介石则把他的“蒋记三民主义”,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再加上点西方的法西斯文化、基督教文化和美国的一些文化,缺乏时代主旋律,结果没出来“新东西”。文化上没有新东西,人们的思想就仍然陈旧,事业上就不会有进展。即便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也值得深入研究和深入总结历史经验。

总结历史经验,着眼现在发展潮流,干好每个人的事业,应是这本书给人的一个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