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六十五年辩是非》(4)

把这种自由、平等、博爱的作风,用在日常工作中与日常生活中,这就是我们的民主作风。把这种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体现在群众斗争中,使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自由、平等、博爱的实际利益,这就是民主的实质。西欧各国过去的民主运动,是由这一类民主要求汇集起来而成为一个巨潮的,在西欧各国民主运动历史上,都是由工人要求减少工作时间,市民要求减轻捐税等,这些“小事情”开始的。在我们的根据地说来,使广大群众的自由不受限制,青年有抗日自由,妇女有婚姻自由,一般人民能够自由地发挥他的智慧,使广大人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在经济上能够逐渐削弱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减轻人民负担,提倡博爱精神,反对人打人的现象,这也就是民主实质。所以民主实质,体现在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合理负担,统一累进税法令等等当中。

如果把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和民主运动分开来,这就是抽象的去了解民主,当然不会了解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与民主主义的联系,更不会了解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的精神与实质。

根据上述精神,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制度,以保障这种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使之成为合法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主制度。而民主缺席中,又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等区分。三三制政权,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民主制度,但这并不是民主运动的全部。把民主运动看做只是三三制民主制度,甚至只看做民主制度里面的政治制度,这都是狭隘的看法。用这种看法来了解中共北方局一九四三年强调对于民主运动的号召,当然是不深刻的,也不会真正在工作中收到成效的。

关于民主教育,我只说到这一点,但这决不是说民主运动只是教育工作范围里面的事情,贯彻民主精神与实质是广大群众运动的斗争过程,没有普遍的、深入的群众运动,就不会有广泛的民主运动,没有真正民主精神与实质的民主的政治制度,也就不会有真正深入的群众运动。在教育中要贯彻民主运动的精神,从思想上建立起民主精神,使之贯彻到其他工作中,特别是群众运动中去。

其次,在文化教育上,目前必须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这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老口号,但在今日仍未失掉其积极的战斗意义。主要在灌输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在方式上则要求大众化、民族化。

彭德怀的文章发表后,过了两个多月,毛泽东在延安给彭德怀写了一封信,彭德怀这篇关于民主教育的谈话提出了批评,全文如下:

德怀同志:

你在两月前发表的关于民主教育谈话,我们觉得不妥。兹将我的意见列下:例如谈话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的定义出发,而不从当前抗日斗争的政治需要出发。又如不强调民主是为着抗日的,而强调为着反封建。又如不说言论、出版自由是为着发动人民的抗日积极性与争取并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权力,而说是从思想自由的原则出发。又如不说集会、结社自由是为着争取抗日胜利与人民政治经济权力,而说是为着增进人类互助团结与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