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六十五年辩是非》(3)

这里要说明几个原则问题,即民主精神、民主作风、民主实质、民主制度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应有明确的认识,否则就无从对广大群众进行民主教育,就无法去推动民主运动。什么是民主精神呢?简单地说来,民主精神就是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这是从法国大革命以来,各国民主革命的共同口号,这是进步的,有正义感的人士一致主张的。所谓自由,包括以下的几个要点:

一、每个人民应有思想上的自由。只有这种思想自由,才能促进文化与科学的发展。

二、从思想自由的原则出发,应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的自由,因为言论出版乃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三、人民应有集会结社的自由、这种自由,可以增进人类的互助团结,有利于文化科学的发展。

四、人民有居住、迁徙以及处理自己生活的自由,这些自由不应受到任何干涉。

五、在目前华北敌后农村情况说来,许多地方的农民处在半农奴状态,许多地方的工人和学徒,还受到封建习惯的束缚。他们的自由都受到损害的,在多数青年中,抗日自由有时受到顽固家长的阻碍,妇女则一般受到婚姻不自由的痛苦。这些,在我们的民主教育中都必须联系到的。

所谓平等,在目前是政治上的平等和人格上的平等,也就是说,不分阶段、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职业,在政治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根据这一了解,平等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一、人民在政治上,有同样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罢免权、复决权、创制权,以及对国家政府提出批评建议之权。人民这些权利,都是一律平等的。

二、人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封建时代尚且有这种要求平等的呼声,在我们民主运动中更应注意及此,从法律上决不应有不平等的规定。

三、人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目前残存的封建宗法观点,如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都对民众灌输一种尊卑观念,这就是不平等。我们要求人格上的平等,这就是说,对于每一个人的人格应当尊重。这种互相尊重的精神,就是平等精神。

四、在目前华北敌后农村情况说来,不平等的现象是很严重的,男女不平等,就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压迫贫民,师傅打徒弟、父亲打儿子,丈夫打老婆,有些军官打士兵,这都是不平等,这都是封建观点在作怪。在我们进行民主教育时,也是必须联系到的。

所谓博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在剥削制度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心理,这是谈不上什么博爱的。但在被剥削阶级,被压迫的中国民族之间,则又要求有高度的博爱精神,这种博爱精神是可以巩固团结,增加抗战力量,使绝对多数人民更加奋发向上的,在人与人之间,发扬互爱、互敬、互助,“己不不欲,勿施于人”,不把人家的痛苦看成自己的快乐,对人有高度的同情心,这些都是博爱精神,也就是民主精神。

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就是民主精神,但是真正的彻底的自由、平等、博爱,则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才能实现。那时候人民才真正是完全自由的,在政治上、经济上完全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仇恨心理,而真正是博爱的。我们今天所要求的自由、平等、博爱还是有限度的,今天主要是反动封建重压下的不自由、不平等,没有博爱的现象,而我们共产党人讲来,就须以身作则,首先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