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彭德怀专案组第三次报告:“可以结案,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判处无期徒刑,终身剥夺公民权利。”又加了一句:“未处理前,继续关押。”黄永胜批示:“同意”。然后上报中央。
1970年5月4日,在专案组对“案犯”(不只是彭德怀)的审讯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江青在接见罗瑞卿专案组时出新点子说:“犯人不老实不要老搞审讯这种傻事了。不要老审,要叫他写自传,写证明人,写材料,从中研究,找矛盾,找岔子。不要在那里搞口供,把我们弄在云雾里。这样,你就可以腾出手来充分发动群众,搞调查,找物证、旁证”。
根据江青的指示,彭德怀专案组一面起草对彭德怀的审查报告,一面出提纲要彭德怀写自传。彭德怀答复专案组说:“在3年多受审过程中,已经写了两次简历材料,这是第三次了,我诚不愿意再写了,因为它毫无用处,也毫无意义。”专案组李××说:“不写不行,从8岁写。”赵××说:“不准放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不准)对抗党的政策吹嘘自己。”
彭德怀从极度精神折磨造成的失态中挣扎出来,再从头写“交代”--第三次简历。
他把这种写“交代”变成他为革命、为真理的最后一次搏斗。继1962年写“八万言书”之后,他再一次仔细回顾生平,将一世风云、毕生追求尽情倾注于笔下。从童年的苦难到青年的探索,从平江起义的怒潮到开创红军根据地的鏖战,从万里长征的奇迹到敌后抗日的烽火,从大西北的解放到抗美援朝的胜利,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到庐山会议上的罢官,70年岁月像一幕接一幕的历史长剧在他心中重演。他一天天伏案写,伏案抄,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身系囹圄,而生活在回忆之中。他有时在12平方米的囚室内挥拳飞脚,转身跳跃,仿佛回到了昔日驰骋的战场;有时他沉思叹息,潸然泪下,也许他是在缅怀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有时他兴高采烈,哼起湖南小调,那是他在过去的战争中战胜强敌之后,常常情不自禁要哼起的。他时而点头自语,时而又横眉冷对。那些日夜监视他的人,对他那悲壮跌宕的思想旋律进行愚蠢的揣测,有的在记录中说他:“好像在搞回忆似的”,有的记录说:“案犯情绪反常”,有的又记载说这是:“狡猾顽固,不老实”。
彭德怀的第三次简历,为人们留下了一份十万言关于他波澜壮阔一生的记录。彭德怀在这一份以及过去所写的几份“交代”材料中,对他一生所作的生动、忠实的叙述和对有关重大历史是非的坦率陈词,以及对那些强加于他的种种歪曲真相的“批评”的愤怒驳斥,被当作他拒不认罪的证据,收藏在“彭德怀专案”的档案里。9年之后,当“四人帮”垮了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恢复了名誉,人们发现了这些材料,才惊叹于它的珍贵价值。人们从这些材料中看到,纵然身为囚徒,彭大将军仍然是彭大将军--横刀立马,正气凛然。“交代”材料最后的一声呐喊“我仍然挺起胸脯,大喊百声问心无愧”将响彻千古。
什坊院的案犯各自进行具有个性特点的反抗。彭德怀写得最多。写出历史真实是他对专案组颠倒黑白的最大抗争。彭德怀的老战友黄克诚则拒绝写交代,拒绝回答专案人员的审问。专案人员为黄克诚专门准备过一次“打态度”的会,审讯室里挂着大黄纸写的毛主席语录:“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主审人陈×(又是这个陈×!)对挺着瘦瘦的身子、坐在被审位上的黄克诚喝道:“念墙上的毛主席语录!”黄克诚慢声回答:“我--知--道!”“知道也要念!”“看不见!”“你戴眼镜干什么?”陈×等人一齐站起来。黄克诚仍不理睬;陈×上前一把将黄克诚的眼镜抓下来摔在地上,一条眼镜腿摔断了。陈×骂黄克诚:“你是反革命分子,不老实决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