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薄一波在其所著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谈到,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一文在上海写了9次稿,第10稿于1965年8月底在北京定稿,毛泽东看了3遍。这篇文章历经半年才问世。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对陈伯达等人说:“姚文元的文章也很好,点了名(按:指点了吴晗的名)”,“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自然,这时的“海瑞”是被戴上了“右派”帽子的“右派海瑞”,是反党分子的同义词。
对有的人来说,不是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彭德怀来了,而是“海瑞”--“右派海瑞”来了,懂得了这一点,上述对待彭德怀的种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彭德怀怀着复杂的心情参加了1966年1、2月间在成都锦江饭店举行的三线建委年度总结计划会,除了“有的人”以外,三线指挥部的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对彭德怀是尊重而友好的。彭德怀在会上很少发言,但对三线建设充满了希望,在笔记本上写道:“只要今后不再犯1958年至1960年那样大的主观主义错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可以肯定会做出伟大成绩来,这应为我国经济建设前途庆幸。”
会议结束,彭德怀即起程第二次外出,去渡口参观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沿途视察了修建成昆铁路的现场、西昌专区、石棉县石棉矿,又特地去红军长征时抢渡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和他曾率红军攻打过的会理县城。
2月30日,彭德怀到达渡口市。
渡口市原是金沙江畔一个只有7户人家的小村,时正兴建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彭德怀在山上山下仔细参观,走得汗流浃背,看得振奋不已,连说真是好地方,毛主席决断正确。
在参观建设中的宝顶山煤矿时,彭德怀不禁感情激动。他十分熟悉这些“乌金”,也深知掘洞挖煤之苦。他想起少年时在故乡挖煤的情景,一再嘱咐陪同参观的渡口市委领导人说:“巷道支撑一定不能马虎,要绝对保证工人生产安全。”以后他每到一矿都要下井,走到切面看工人采煤,直接问工人生产、生活、设备、安全情况。
在渡口过夜,听说当晚食堂有文艺节目演出,彭德怀兴致勃勃,想去看看,但此事使市委领导十分为难。原来,彭德怀来前,西南局有电话指示:“彭德怀要来渡口,他犯了严重错误,不要主动介绍情况,不让他和群众接触。”如果让彭德怀去看节目,被群众认出来了怎么办?左思右想,终于有了办法:“改期演出”。
渡口市火热的建设景象使彭德怀这个不写诗的人也诗兴大发,他并未把写的诗给别人看,只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为今天的读者留下了他当日的满腔豪情:“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
不想短短的渡口之行,惹出了两件是非。
3月25日,彭德怀在石棉县安顺场渡口,面对汹涌咆哮的大渡河,不禁缅怀当年英勇抢渡的红军战士和舍出身家性命为红军摆渡的船工。红军胜利北上了,当年的船工呢?还有在世的吗?他们的境况又是如何呢?听说有一位老船工帅士高还健在,彭德怀很高兴,特地去看望他,详细询问帅士高解放后的生活状况,听出老船工生活上还有困难,临别时彭德怀送给老船工10元钱。
这件事后来被“揭发”,作为彭德怀“是伪君子,施行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的例证。这种“揭发”使这个对老船工倾注了无限感激之情的彭大将军无法忍受,大声喝道:“人家是拼着命给红军干的!”“我们给什么能把人家收买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