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0日悄然一页过(2)

使彭德怀踌躇挂心的是小侄女彭钢。彭钢还没有个家,吴家花园就是她的家。彭德怀一走,彭钢住到哪里去呢?按说,彭德怀对组织上要求一下,为彭钢找个住处是合情合理的。但对彭德怀来说,却感到这是个十分为难的事情。左思右想,他才向组织提出给彭钢找间住房,还对彭钢说:“小兔,我一辈子没有为个人私事向组织上要求过什么,只为你破了这次例咯。”

将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人物挂职下放,分散各地,看来只是毛泽东即将揭开的阶级斗争历史新篇章中一个次要的段落。其主题早在同年毛泽东去杭州度夏期间开始拟议,这就是以后揭开“文化大革命”序幕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的出世。这篇由毛泽东夫人江青和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张春桥直接主持,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一个处长姚文元执笔的文章,把早在40年代从国民党统治区进入解放区投奔光明的北大著名教授、明史专家吴晗在1959年6月为响应毛泽东学习海瑞直言敢谏的号召而写的一个剧本《海瑞罢官》,硬和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出现的彭德怀被罢官一事联系起来,说成是替彭德怀翻案。在1965年夏季的几天里,毛泽东的专用列车在沪杭铁路线上疾驶。常常是头一天从“淡装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出发,第二天又由上海返回。

了解了这个背景就不会奇怪,在中共中央安排彭德怀去西南大三线工作的同时,彭德怀专案审查委员会的工作仍在加紧进行。委员会下属的专案办公室写出了《彭德怀反党问题审查报告》第五稿,并进行了讨论。讨论中的调子和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彭德怀谈话的精神相比,应当说是有原则上的差异。据专案办公室记录,在讨论时,专案领导的指示是:彭德怀和黄克诚这些人是“反革命”、“阶级敌人”。专案组“实际上是审查反革命,审查他们的反党、里通外国、搞颠覆活动。要这样来写(审查报告)”,“审查委员会的任务不是证明谁正确,不是审查他们的翻案有无根据,而是进一步审查他们的反党罪行”。“彭德怀不是替高岗抬轿子,他看不起高岗,是要高岗给他抬轿子,他要当皇帝”,“他一直隐蔽真相,到庐山会议才出来!……”

专案组还收到一条据说是某人从莫斯科某大学学生处辗转听来的惊人情报:赫鲁晓夫要彭德怀回国后,对毛泽东“取而代之”。这一耸人的“揭发”,无疑给“落井”的彭德怀下了一块重石。

当天边向彭德怀透出一角希望之光的时候,在他的身后,正酝酿着一场席卷全中国、以批吴晗为“罢官海瑞-彭德怀”翻案为发端的政治大风暴。

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一致支持彭德怀出来工作,对他表示了良好的祝愿。彭德怀带着“真理也许在你那边”的莫大宽慰和“毛主席没有给我平反错误”的隐隐不安准备离京赴任。他的情绪看起来越来越好。綦魁英等身边工作人员也为他终于走出困境,得到中央和毛主席的谅解而高兴。綦、景、赵3人积极收拾行装,准备全家随他入川。他们都要离开这个幽居闭塞的吴家花园了。彭德怀在挂甲屯的群众中如鱼得水,但是他非区区池中之物,他需要的是大海。他已经67岁了,他的身体还健壮,内心仍然像一团烈火,只有为他许身的崇高理想燃尽自己,他才能得到永恒的安宁。

行前,彭德怀让侄女彭梅魁到北京师范大学去看浦安修,并带去一封信,希望行前能和浦安修相见。信很短:“日内即离开北京他往,本想临行看看你,恐有不便,故未成行。”在彭德怀离京的前一天,浦安修来到吴家花园。晚饭时,彭德怀很激动,举箸向坐在对面的浦安修和两侧的侄女儿说:“今天算是一次分家饭,为了革命,我不会因此而灰心。你们可以放心,并望努力,各自进步。”浦安修说:“希望你和同志们搞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