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真理在你那边”(3)

事情似乎是僵住了。从中共中央说,这是示彭以宽大,但他偏不接受分配;从彭德怀来说,他感到中央对他伸出了手,但他的顾虑也是十分现实的。

贾震奉命再次到吴家花园听取彭德怀对这次谈话的反应。

彭德怀仍然是那些理由,希望到农村去。说他“怕到三线去工作,人家干劲大,对我难免有顾虑。我不是胆小鬼,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怕过”。

对彭真的谈话,彭德怀说:“总的是满意的。”

但事情对他总有些节外生节,而他又无法忍受。

11日,彭真在与彭德怀一来一往的谈话中,批评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曾小声对坐在身边的一个省委书记说他要和毛泽东“较量”。彭德怀大为恼火,大声申明:“根本没有那么回事!”骂该人“品质不好”。贾震来后,彭德怀又提起此事,说他“现在不同意,将来也不同意,见了他(彭真)的面,还会提出来……”

贾震力劝彭德怀去三线,没有劝成。

中共中央在安排彭德怀去三线的同时,分配黄克诚去山西,习仲勋去河南。黄和习各自准备行装,离开北京。唯彭德怀尚在吴家花园。21日还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请求允许他回到农村去。

彭德怀的信当天下午便送到毛泽东案头。“解铃还须系铃人”。毛泽东看过彭德怀的信,当即通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到他的住地颐年堂来。他决定明天亲自同彭德怀谈话,请刘、周、邓、彭参加。

9月23日早7点30分,彭德怀接到中南海毛泽东秘书打来的电话,说主席约他8点30分前去谈话。彭德怀答:“主席习惯晚上工作,上午要休息,我晚上去吧。”秘书答:“叫你上午来就来吧!”彭德怀马上乘车前往,8点15分到达颐年堂,毛泽东一夜工作尚未休息,看见彭德怀来到,伸出了手。

1959年10月13日中南海一晤后,转眼6年,“老毛”和老彭”又握手言欢了。

彭德怀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压在他心头的多少委曲都烟消云散。他向和颜悦色、专门等候着他的毛泽东问好。

毛泽东注视着彭德怀黑瘦的面容,斑白的两鬓,也生伤感,说:“几年不见了,你显老了。”

彭德怀勉强笑答:“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咯。”

毛泽东笑了:“早在等着你,还没有睡觉,昨天下午接着你的信,也高兴得睡不着。”

毛泽东继续说:“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信就写八万言。今天还有少奇、小平、彭真等同志,等一会儿就来参加。周总理因去接西哈努克,故不能来,我们一起谈吧。”

天大的、严重的“翻案书”,被毛泽东一句话就化解了。

彭德怀说:“好!”然后心平气和向毛泽东解释了他向彭真、贾震等人谈过的不愿去三线,愿去农村的原因。

毛泽东说:“现在要建设大三线,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将来还可以带一点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

彭德怀答:“搞工业是外行,完全无知,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在庐山会议时,主席问到我对决议案如何,当时我向主席做了三条保证。”

“哪三条?”毛泽东问。他似乎是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