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真理在你那边”(1)

“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1964年12月20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撤销了彭德怀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彭德怀对此一笑置之。他在会前收到通知:不要去出席会议,可发给大会的文件。撤职,早在意料之中。吴家花园的值班哨兵很注意观察这天晚上彭德怀在看到他被撤销职务的决定时的反应,但所获甚微。记录上说,他只“突然笑了一声”。但从记录上可以看到,他对大会上的各项报告很关心,有时文件没送到,他就到西屋值班室去要,值班室没有,又到门口问哨兵要。他对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的建设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的宏伟任务很兴奋、很满意。

2月,美国出兵越南。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战备的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面。9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同意第3个五年计划“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方针。沿海为第一线,华中为第二线,第三线是指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3省,为全国的战略后方。中央决定建设三线的国防工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

毛泽东认为,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彭德怀、黄克诚、习仲勋等人不宜留在首都,提议分配他们到外地,挂职下放。此议经中共中央同意。

彭德怀专案组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通知党校派人去和彭德怀谈话,了解他的学习情况。

7月7日,高级党校贾震等3名副校长一起来到吴家花园。

久与中央隔绝的彭德怀,见了贾震等3人感到意外和高兴。

贾震先问:“你近来身体好吗?”

彭德怀答,身体比以前好,跑路没问题,就是睡觉还差,有时要吃安眠药。

贾震问起彭德怀在学习上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彭德怀简单回答了过去的学习情况,话题一下跳到了庐山会议:

“党校的人对我说:‘你学中国政治经济学应联系你在庐山会议上的一些问题。’我就是那封信写坏了。不写那封信,主席会改的。总的说来,那封信可以不写,但是按我这个人来说,当时不能不写!”

彭德怀说得声色俱厉,贾震几次想把话岔开,说:“谈谈你的学习吧?”

“学习是为什么?”彭德怀不打算停止:“对庐山会议我没有意见,也可以教育人。就是有两条我硬是不能同意:一条是,我没有和外国人搞颠覆活动。我这个人倒是有孤立主义,还有民族主义,一向反对外国人,和外国人谈不来,也不认识一个外国人。”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敲着茶几,把茶几震动起来。“如果查出有什么叛国活动,按国法办!”“还有一条,说我搞小集团活动,我历来没有,也未想到,请中央去查。如有,按党纪处理!”

彭德怀提高嗓子:“……十中全会以后,什么文件也没有了,我现在好像是一个脱党分子。我不会像高岗一样去自杀,我这个人不会开小差。我最好到农村蹲点,到基层去做点工作。现在我想到云南或贵州山区农村去……那里没有外国人”。

最后,彭德怀提出,要是中央不同意他到农村去,就“把我这里所有人员撤去,汽车也可以交出去,留下一个看门的和3间房子就行了。我自己能劳动。”

谈话进行了1个多小时,事后由贾震等3人回忆追记上报毛泽东、政治局常委、书记处成员和中央专案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