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调查诉民情
11月15日,彭德怀开始在乌石公社的9个大队进行调查。他坚持出访不坐车,那数十年行军作战练就的如飞健步成了随行人员、当地干部和平民百姓的话题:“彭元帅64岁了,还走得咯快!”有时一天走30多里,还要做调查访问。
12月中旬,因来访人多,影响调查,彭德怀准备搬往湘潭县招待所。县里的干部闻讯都等着去看彭德怀。县委害怕影响大,找借口把彭德怀安排到县郊的锰矿招待所。
一个多月,彭德怀踏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给群众留下许多令他们永生不忘的会见。他还用笔记下一串串查访到的、核实可信的数字,写了5篇调查报告。
在《湘潭县乌石公社金星大队今年全面增产》的报告中说:这个大队今年由于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十二条》和《六十条》,农副业生产获得大丰收,亩产约430斤,社员平均口粮(包括自留地)可达500斤稻谷。到年底有条件养猪的农户基本上可达每户一头。社员人均收入633元,除扣留外,人均纯收入459元。其中口粮约35元,现金10元。春节平均每人可吃到37斤肉。手工业工人和无猪户每人可分到4两多肉。由于有95%以上的社员比去年增加了收入,社员的情绪很高,参加集体生产很积极,有信心争取明年更大的丰收。彭德怀总结该大队1961年全面增产的经验,是有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保证了政策的兑现,认真实行了按劳分配,开展了生产队之间的评比竞赛,用公私并举的办法大力养猪。
在对彭家围子所在的乌石大队的调查中,记载了这个大队共有24个生产队,401户,1568人,人均耕地14亩,有耕牛57头。人力、畜力不缺,水源充足,又有广阔的山地,条件较好。1961年人均收入60元左右,但个人纯收入仅307元,扣口粮外,现金收入每人52元。调查报告举出这个大队从1958年以来修筑水利的成绩,同时举出在刮“五风”中该队干部打人成风,房屋被拆1/3,山林砍伐殆尽,粮食减产27%,生猪下降37%,群众疾病增加的严重状况。调查报告反映,贯彻《十二条》之后,各方面情况有了好转:“五风”停止,农业增产,自留地发回,群众体质基本恢复,情绪转好。但还有许多突出的问题是:半数左右的农户由于对集体生产丧失信心要求单干;忽视副业生产,社员收入不高;包产指标过高;粮食扣留过多;干部补贴过高;管理费用过大;“三包”产量多变,分配中仍存在平均主义等。
在《一个减产队的调查:湘潭县南谷公社陈蒲大队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中,记述该大队1961年“三包”总产量定为703727斤,实际产量为533781斤,而征购数为242000斤,占实际产量的452%。已入库243205斤,超指标1205斤。这样,社员本年人均口粮只有220斤,每人每天只有43两,比去年每人6两还少1两多。彭德怀在这个大队走家串户,亲睹社员吃糠糊糊。到12月19日,大队有64户断顿。估计到春节前将有1/3的人口、来年2月(农历)将有70%的人口断粮,群众生产情绪低落。调查报告说,除组织社员生产自救外,应返回一部分征购粮,否则,将会发生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