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复旧 乡情依样浓(2)

彭德怀的故居是一座白灰土墙、青瓦屋顶的庄稼宅院,有8间住屋,一间堂屋,厨房、天井、牛栏、猪圈俱全。这是1928年他任湘军团长时,二弟彭金华去团驻地南县,由团文书从彭德怀积攒的薪饷中取出400元,给金华带回家盖成的。彭德怀真正的故居是几间破旧的茅屋,早已不蔽风雨。就靠这400元,彭家还清了欠债,拆掉了破屋,在旧址上盖了新房。经历33年的风雨,彭德怀这是第二次在这里住宿。第一次是1958年12月,他第一次还乡调查之时。

尽管保密,乌石的群众早就在盼望着彭德怀了。5月间,彭德怀在给弟媳龙国英的信中就谈到他渴望秋后能还乡一行。10月底,群众看到有人在修补从黄荆坪到乌石的破损道路桥梁,就私下议论起来:“莫不是彭德怀要回来了哩?”有的猜,这次他怕是下放回家生产了罢?有的又传说,是到湖南来当省长,还有的说,彭德怀已经复职了。众说纷纭。

11月3日近午时分,在彭家围子堂屋前地坪上等待着的,本来只有彭家的人和乌石大队的干部。但彭德怀的车一到乌石,消息不胫而走,一会儿,堂屋里、地坪上就站满了人。彭德怀一下车,大家先注意到,元帅没有穿军装,而穿着一套青布中山服,戴的是青布帽。人们不知道元帅穿的还是3年前的衣服,那青色是从绿色染过来的。

彭德怀往堂屋里走,男女老幼围上前来,叫彭元帅的,叫彭部长的,叫伯伯、舅舅、阿公的。彭德怀满面笑容和大家一一打招呼。

彭德怀进屋拿烟,有人细声议论,大概是好烟啰,猜猜什么牌。待彭德怀走出来递给大家抽,原来是一包湖南“建湘”牌的烟。没有人失望,都高高兴兴地接烟抽起来。

从午到晚,来到彭家围子的就有100多人。

此后,彭家围子每天从一清早就有人来访,直到晚上。先是近处的、本公社的,然后附近公社的也来了。紧接着,方圆百里湘乡、株州等邻近各县的人络绎前来。又过几天,远至长沙也有人闻讯而至。离彭家围子2里地的石潭镇上住满了人。

从11月3日下午至15日,彭德怀除在大队内活动两天外,其余时间都只能留在家中接待来访的群众。据金石当时的统计,来访者累计约2000人次。

许多人长途跋涉饿着肚子;有的人久坐交谈,舍不得走;有的人冒雨而来,脚下泥泞,身上透湿。彭德怀就留他们在家中吃饭,十几天下来,留饭300多人次。彭德怀出了钱,但出不起粮票,公社只给补贴了200多斤。

地方上没有料到罢了官的彭德怀还具有这样大的吸引力,连忙派人四处阻挡,让还在途中的来访者回去。

近2000人次的来访,除亲戚、故旧、邻里、本社社员、基层干部,还有县区的干部、工人、学生、教师。有的人见面问:“你老人家平反了么?”“你回来住多久呵?”“你还走不走呀?”人们都知道彭德怀那年回家后为老百姓说了话,所以“犯了错误”,对他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同情。

最动情的是1958年曾经无所顾忌地向他反映了大跃进中的许多问题--虚夸假报、干部打人骂人、食堂吃不饱饭、老人院和托儿所老幼受折磨等的那些儿时伙伴。胡家冲的胡四老倌走到里屋,眼泪汪汪,拽着彭德怀的青布棉袄说:“都怪我们前年不该和你说那些话,把你给连累了,我害了你了,对不住你咯!”彭德怀安慰他当年在乌石峰打柴时最要好的伙伴胡月恒说:“你们讲真话冇(音“卯”,湖南话“没有”的意思)得错!只要群众生活好,我犯错误不要紧。”

一天晚饭后,来了许多小学生要看彭元帅,彭家围子堂屋被围得水泄不通。彭德怀出来向孩子们笑着打招呼,抬手说:“彭德怀老了,脸上皮都打皱了,不好看,莫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