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彭朱彭残棋憾千古
彭德怀自搬进吴家花园,就切断了和自己生命相连的军队的联系,痛苦远远超过思想路线问题的罪名,使他和党内的战友也断绝了来往。曾有人送来一袋白米、两条大鱼,悄悄靠在吴家花园的门外墙边,是谁送来的呢?没有留下一句话。解放军上将李志民的儿子曾翻过墙到他屋子里坐了一会儿,他的父亲只想知道彭老总是否还在人间。上将杨得志在颐和园偶然遇到彭德怀的警卫员景希珍就拦住景希珍,向他详细打听彭老总的情况,走了很长一段路。解放军忘不了彭老总。
吴家花园的门卫很寂寞,出入高墙的除了工作人员、家属、已故老战友黄公略的女儿、左权的女儿,还有几个湖南老乡。这些人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能够以战友身份来到吴家花园看望彭德怀的屈指可数: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在苏区时期参加红军的著名医生、时任解放军卫生部副部长的傅连暲,中共著名的“五老”之一、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还有就是总司令朱德。
1959年7月31日政治局常委会在庐山批彭,朱德在发言时仍然赞扬彭德怀艰苦朴素,对彭德怀的批评主要说他个人英雄主义太强。由于言辞温和,又说了彭的好话,毛泽东抬腿搔鞋,讥讽朱德的发言为“隔靴搔痒”。以后随着批判升级,特别是军委扩大会的残酷斗争,逼迫朱德也一次次检讨,并对彭德怀进行“揭发批判”……今天,朱德到吴家花园来探望彭德怀,四目相视,心绪万端。
彭德怀握住朱德的手,朱德环顾了吴家花园的小桥流水和菜地鱼塘,又打量着彭德怀明显消瘦的面容和已经染过又褪了色的军装,脸上那一丝勉强的笑容消失了。二人走进书房坐下,互相问过好,彭德怀便按照老习惯把棋局摆上,工作人员送过茶默默退下。让两位多年在战场上并肩战斗、同生共死的老帅谈谈知心话。
使工作人员感到惊愕和沮丧的是,人们听到了吵声,主要是彭德怀粗暴的嗓音,他竟然对自己素来敬重的总司令发起火来。
大家看到宽厚仁和的总司令气得脸色煞白从屋内出来,彭德怀走在后面,脸色也很难看。工作人员还听到了彭德怀对朱德的一句“告别辞”:“请总司令以后不要再来了吧。”
朱德和彭德怀之间的战斗友谊,也是自1928年11月底彭德怀率平江起义部队--红5军到达井冈山开始的。认真说来,他和朱德的相识比和毛泽东相识还早一些。当年,是朱德从井冈山下山到宁冈县城等候红5军的到来。在县城隍庙门前,彭德怀第一次和他久仰的“八一南昌暴动”的领导者朱德握手。几天后,他才和毛泽东在宁冈茨坪会面。12月11日“广州暴动”一周年,红4军和红5军在宁冈新城举行会师大会,正热烈之际,主席台塌了。战士议论纷纷,有人不安地说:“这不吉利呀!怎么刚会师就塌台了呢!”这时,朱德微笑着大声对指战员说:“不要紧,台塌了搭起来再干嘛!”朱德这从容双关的话给彭德怀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在以后的长期战争中,他曾三次用朱德这句话来激励部队。一次是在1929年1月红5军从井冈山突围,只剩下283人(枪)的艰难之际;一次是在1942年八路军总部被日军奔袭合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后的危急关头;一次是在西北战场的西府战役中遭胡宗南和马步芳的骑兵夹击,紧急撤出宝鸡的惊险时刻。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上,“朱毛”二字相连并称,曾成为红军时代的象征。其后,曾与“朱”字相连并称的就是“彭”字。“朱彭”--八路军的总司令与副总司令又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象征。
彭德怀对比他年长10岁的朱德十分敬重。面容温和、宽厚稳重的朱德和面带威严、刚毅直率的彭德怀一起统率八路军的千军万马驰骋于华北,坚持于敌后,谱奏出中国军事史上一曲动人的指挥和弦。
朱德和彭德怀共同的业余爱好是下棋。战斗中亲密合作的伙伴,在棋盘上常常杀得难分难解。这盘棋从太行山下到延安,从延安下到中南海,而今天,吴家花园的残棋竟成为两位革命元戎的最后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