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彭德怀写下的“解释”:
“其实我也同其他同志一样生活,也没有什么特别朴素。但在中国革命长期斗争中,我也没有故意浪费一文钱,这也是事实。”
对于自己在长期战争中以非凡的精神艰苦自持,表率全军,彭德怀只用这样淡淡数语来表达。哪一个经过战争年代的老将军、老战士,读后能不为之动情呢?
彭德怀特别提到他“即使在旧式军队中生活12年也是如此”。从任连长、营长、团长职务,至1928年7月22日举兵“平江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近十年的时间,他把薪饷、办公杂支、截旷等费用积存起来,除为士兵福利开支了一部分外,7万多银洋全部作了暴动的费用和红5军的军费。旧军的截旷费一向为军官所侵吞,实为旧军官的不成文收入。彭德怀却把自己的薪饷也蓄存起来备起义之用,计约6000银洋。而他的家庭,彭德怀在《看法》中说:
“每年平均寄回家用不到200元,始终维持下中农生活。从平江起义到解放战争结束,我全家十余口人,流浪乞讨,全无任何顾及。40余年如一日,这也不是什么伪装得了的。能不能举出任何事实一面铺张浪费,另一面又‘伪装朴素’?……”
在《看法》下篇中,彭德怀还对庐山会议和《决议》中对他历史所作的一系列谴责做了说明。如指责他带着入股思想参加民主革命;在党的几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曾站在错误路线一边,反对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遵义会议后大部分时间仍然反对毛泽东的领导和搞分裂活动等。彭德怀回顾了自己在这些历史过程中的认识和表现,从严检查自己,又对种种歪曲事实的说法予以驳斥。
尽管种种难以忍受的“恶名”折磨着他,彭德怀最忧虑的仍然是大局。他在《看法》中写道:“八届八中全会应当实事求是,总结经验,而实际却不这样做”,“把人们引到避开现实去算旧账,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反右的结果“势必出现一个少慢差费的大马鞍形,真使人痛心”!
5月30日深夜,彭德怀写完了《对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看法》,拿起《决议》,注视着一个月前他在这份文件上写下的最后一个批语:“宁‘左’勿右,再来一个宁‘左’勿右,将要出现一个十分严峻的局面!”
他长叹一声,把钢笔重重地放下,走出户外,解开前襟,让晚风吹拂他满怀忧愤的胸膛。
然而,“雁奴”已经折翅,没有谁倾听他的警告和那充满焦灼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