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过本无过 心怀亿万斯民(2)

杨献珍的讲话在很多了解情况又具责任感的干部中深受欢迎,引起强烈的反响。及至庐山风云一变,便有人将杨的讲话收集起来,报告给了中共中央。于是,杨献珍遭到批判。善于整人的康生又马上把杨献珍和彭德怀连在一起,制造出“山上一个,山下一个;山上彭德怀,山下杨献珍;一文一武,互相配合”的说法来。早在庐山上批彭、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时,就有“彭德怀和张闻天是一文一武”、“结盟向党进攻”之说。这时又出了“一文”,便成了“二文一武”了。杨献珍既被列入彭德怀一伙,自然不能再过问彭德怀的学习,也不能再去吴家花园。现有人著文说杨献珍经常去吴家花园和彭德怀独自交往谈心,实难置信。

彭德怀在吴家花园怀馨堂闭门读书,研究哲学,似乎超然物外,实则,园外一浪高过一浪的继续“跃进”热潮,搅得他越来越心神难宁。

在连续多日对《人民日报》上的虚夸报道和言论无法忍耐之后,一天,他在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分析唯心主义的段落旁,写下了几句感想:“人们如果把认识加以片面夸大,认为只要有主观意识就可以创造出奇迹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就不能不在具体事物中滑进唯心主义泥坑里。”

一直到1960年4月,媒体大唱赞歌,从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到城市大办人民公社,大兴共产主义风格,公共食堂万岁……

1960年4月6日下午,彭德怀在怀馨堂正屋书房内,照例从一摞报纸中首先打开《人民日报》。

第8版几个大字跃入眼帘:“食堂之乐乐无穷”。这是中共湖南省平江县县委书记某某写的一篇通讯,描绘了平江一个大队食堂的情形。他仔细读下去:“春风徐徐,送来了阵阵歌声:阳春三月唱食堂,唱得心里乐洋洋。食堂之红赛杜鹃,我们住在天堂中……”他继续往下读去:“食堂门前,社员用雄健的笔姿写着这样两则对联:一幅是‘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温暖万人心’(按:这是以后贴遍全国的一幅名对)……”

彭德怀把报纸一推,重重吐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被砸了自家锅灶的农民,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老弱病残一日两餐,走坡过田到食堂就食;没有残羹余米,无法养猪鸡;秸壳、枝叶没用场,大食堂却要砍了成材的树木去烧火……

在庐山会议期间,平江县委书记因为农村办公共食堂给社员生活造成种种困难,曾宣布解散全县食堂;现在,平江县又出了一个县委书记,把食堂描绘得如天堂一般。自然,前一位书记已经成了和他一样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面对着大半版夸耀食堂的文章、诗歌,他心中不禁颤抖,气得站起身来,预感着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在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