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过本无过 心怀亿万斯民
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仍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吴家花园离北师大很远,她只能平时住在学校,星期六回家。周末常来吴家花园的,还有彭德怀的侄儿女们,和几个已牺牲的老战友的家属。尽管他们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生气,但大家的心情沉重,很少有欢愉的气氛。而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园内更显得分外冷清。彭德怀上午学哲学,下午看报纸文件。书中的哲学和报纸上的现实尖锐对立,科学与虚夸直接冲突,《人民日报》天天登有激励人心的醒目标题:“大跃进巨浪滚滚向前”、“形势无限好,高潮日日高”,“万马奔腾”、“日行千里”、“实现全面大跃进”,全民“大办工业”、“大办钢铁”、“大办粮食”、“大办食堂”、“大搞副业”、“大搞深翻”、“大办文教卫生”、“群众运动万岁”、“高速度万岁”……接近年末,则是一片丰收佳讯:“奇迹!奇迹!”彭德怀在庐山意见书中发出的警号:“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打消耗仗,全面紧张”等,一一被报纸文章驳斥。
与“大跃进”升温的同时,从中央到省、市、县,一直到人民公社、生产队,卷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彭德怀问题的性质是“在党内配合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在这场继反“右派”斗争后的反“右倾”斗争中,首当其冲的斗争对象是各级党员干部中那些敢于直言大跃进、人民公社之失的人。在农村,一大批从土改中成长起来的大队支部书记,因保护群众的生产生活,反对“五风”,反对高征购,也未能幸免。其人数又以数十万计,有的省市还比照庐山会议抓出了“反党集团”,那些被称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小彭德怀”的人,受到大会小会斗争和各种处分,直至撤销职务。
负责安排彭德怀学习的杨献珍也成了“右倾机会主义”者。
杨献珍是中共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抗日战争中曾任中共北方局秘书长,与彭德怀相知甚深。杨献珍博学多识,耿介敢言。1958年冬,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杨献珍组织党校教师、学员到各地参观学习,自己也深入实地考察。和彭德怀1958年冬的情况相同,他的深入实际,也以振奋开始,以忧虑告终。在天津小站、河北徐水、河南新乡等在“大跃进”中出尽风头的地方,他了解到,严重的浮夸虚报和强迫命令,已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于是,在其后各地邀请他去讲课时,他便毫不留情地从理论上对一些做法进行剖析,出语尖刻。他认为,当时人民公社实行的不过是早已被历史否定的原始共产主义,用原始的共产主义来消灭私有制,是唯心主义的,违背常理的,不是历史的进步,而是倒退,“不出大乱子,势无天理”。他列举一些地方将田地深翻一丈,一亩地下数百斤种,杀几十条狗熬汤浇地,用香油、豆油积肥等的荒谬做法,并给以严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