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彭德怀上书毛泽东,只是因为忧国、忧党、忧民。他胸怀坦坦荡荡,即使有人背地打报告,也报告不出个“里通外国”和“反党阴谋集团”来。身边的人,也没有谁利用这个机会去损害他,反而因他的真诚而和他交往起来。
1980年4月,高级党校的周勤淑在接受彭德怀传记组的采访时回忆说:
“组织上交代,我去吴家花园的任务,一方面帮助他学习,一方面反映他的学习、思想活动,对他的言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想法都要向党中央报告。此事先是由杨献珍校长负责,但杨献珍又嘱咐我说:对彭德怀的谈话听听就行了,不要记(追记),回来和我说说便可,又嘱咐说:最近没有事,可以随便些。”
周勤淑谈到他对彭德怀的印象:
“他非常热情、温和诚恳,对我们也没有戒备,所以我们和他很快就熟了。他把他考虑的问题、看法都对我说,谈得多的是有计划按比例问题,说当时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比例、失调。他认为人民公社应当先试点,没试点就在全国全面开花不好。”
周勤淑说,她在1958年到1959年曾下放山西,在农村,对人民公社和“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看法,和彭德怀是一致的。
周勤淑到吴家花园,看到彭德怀案头放着《毛泽东选集》,彭德怀诚服地对她说:“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是非常成熟的。”“我由衷佩服”,“就是靠毛主席这一套路线办法,才有新中国的胜利呀!”但他也不掩饰自己的一个看法:“毛主席打仗行,搞经济建设还缺乏经验。”他依然拒绝对毛泽东的迷信,客观地评价毛泽东的贡献和不足。周勤淑不禁感叹:“那时我心里就想:要说彭总反对毛主席,真是太冤枉了!”
周勤淑还回忆说:“根据领导的要求,我写过两三次书面报告,如实反映彭总的情况,但以后渐渐熟悉,他真诚地和我谈心,讲到庐山会议前有的人本和他有相同看法,后来又起来揭发批判,完全改变了以前的调子;谈到他家乡来信,因反右而造成更大的灾难等,我就不再写在报告里了。”
彭德怀在党校小组学习会上的发言内容也是要报告中央的,他的发言比较谨慎,他无意在这里再起波澜。但不习惯隐瞒己见的彭德怀,还是在一次讨论会上小小“走”了一次“火”。他说毛泽东:“他反右比较猛,历次反右,包括庐山会议都比较猛,而反‘左’就比较慎重(指建国后),因为‘左’在主观上是革命的。”“‘共产风’就是‘左’的东西,因为反右,有的地方忽略了纠‘左’。”“认为‘左’比右好,宁‘左’勿右。”……
小组的领导马上嗅到彭德怀发言中的调子有些不合时宜,于是小心地作了反驳,并将彭德怀的这个发言及对这个发言的驳斥,一起上报中共中央。
彭德怀并不在意这类驳斥。他关注的是号称继续“跃进”,实则日愈恶化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