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一去后 挂甲度春秋(1)

红墙一去后 挂甲度春秋

195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前夕,已被撤去国防部长职务的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举家从中南海迁出。确如杨尚昆所说,没有人驱赶他。但他很清楚,被毛泽东视为“党内隐患”的他,虽然名义上还保留着党的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今天,只有退出政治舞台才能了结问题。

中南海这个明清两代王朝的帝王之居,从1949年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共和国核心领导人物的住地,是党和国家的心脏。彭德怀在这里已经住了7年多,从11岁离家给富农刘十六家放牛开始,他的一生是在谋生的奔波与战争的驰骋中度过的。中南海,这是他驻留最久的地方。

彭德怀埋头大步跨出永福堂,径直上了那部吉姆黑色轿车,和他一起离开永福堂的有浦安修。没有人前来送行,他也不需要和任何人告别。

中南海已经恢复了平静,碧波依旧。汽车驶出西门,彭德怀没有回头瞥它一眼。过去的七年中,尽管彭德怀晚饭后也时常在中南海的湖边散步,满脑子装的总是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很少有闲心去品味它的旖旎风光,甚至感到住在这宫墙之内,有违他的意愿。他对这种与工人、农民、一般干部脱离接触的地方,总感到不自在,曾想搬出中南海另觅住处。他也曾选定过一个地方,但他去看了后发现,那是一处大院子,里面有一栋楼房,住房比永福堂多一倍,还有一个排的警卫战士,就摇摇头,说了声:“太浪费,哪要这么些人来为我服务?”此事就此作罢了。

在中南海的宫墙内,他还有一件不习惯的事情,就是毛泽东的住处被一道墙中之墙单独护卫着,和其他中央的成员隔离开。随便和驻地百姓交往的战争时代早结束了,和毛泽东朝夕相处共商大事的延安时代也已成为过去,他总觉得有些什么不该丢掉的东西也和那个时代一起逝去,使他有时产生一种怅然不悦的心情。

1959年9月30日,共和国诞生10周年的前夕,彭德怀将要开始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离群索居,闭门思“过”。

汽车直驶西郊,新的住处是颐和园附近挂甲屯的吴家花园。

前几日,彭德怀自己动手和工作人员一起收拾什物,室内器具全部上交,崭新的蔚蓝色元帅服,上交,狐皮军大衣、绿呢军服,上交,毕生征战的荣誉:一枚枚金光闪耀的勋章,上交。警卫参谋把辛亥革命元老廖仲凯夫人何香凝绘赠志愿军司令员的一幅《猛虎图》卷起来,想要留下,彭德怀也是斩钉截铁的两个字:“上交”,只留下20余箱的书和几件换洗衣服等随身用品。司机赵风池皱着眉头说:“都交了,连穿的都没有了!”彭德怀有他的想法,他不愿意让反党分子、阴谋家、野心家、伪君子这些可耻的帽子和英勇的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的历史荣誉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