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围说清楚”没有?看来是扯偏了,扯成了过火斗争,彭德怀自然没有去党校作报告。而所谓“和中央的关系如此恶劣”,则从抗战时期中央的会议上,中央、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及彭德怀的往来文电中可以看到,彭德怀和毛泽东在一些问题上虽曾有过不同的意见,“与中央关系恶劣”,却无任何根据。从彭德怀回延安初期毛泽东对他的态度上,也找不到这种根据。
尽管在华北座谈会上对彭德怀的批评过头,这次会议仍属于在党内高层、小范围中开展批判的性质,有的批评是在肯定彭德怀的功绩、优点的前提下提出的。这次会议促使彭德怀深刻反省,重视自我修养,在思想、作风上更加成熟,对中央,对毛泽东的决策、方针更加认真地领会、研究。通过8年抗战的实践,他深感毛泽东的英明,认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当之无愧的领袖,但他在如何对待领袖的问题上,仍保留着自己的看法:“毛泽东999%的正确,难道就没有01%的错误么?”他仍然坚持服膺真理胜于服膺个人的态度。
尽管华北座谈会没有作结论,只算批判一场,但一些过激的态度和言辞、不实事求是的批判和不了了之的收场,也给人们留下了阴影。对于参加会议的人来说,是非不清,以讹传讹;对彭德怀来说,有口难辩,心存委屈;对毛泽东来说,产生了对彭德怀的戒心。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直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之失,引起毛泽东的不满,发动了一场批彭的斗争。彭德怀也在小组会上放了一下当年在华北座谈会挨批受屈之气。他说:“华北座谈会×了我40天娘,现在×20天不行么?”这话被人揭发出来,更激怒了毛泽东,给批彭火上浇油。华北座谈会上那些本来就属过火的批评,遂又在庐山会上被重新提出,“新账老账一起算”。最后,在庐山会议上,一代革命元戎彭德怀被罢官,被诬定为反党集团头子,批彭被当成党内两个阶级你死我活的斗争,演变成一场影响全民族命运的巨大历史悲剧。庐山会议的批彭和华北座谈会的批彭相隔14年,二者之间有着内在历史联系,但二者的性质还是不同的。
华北座谈会过去43年之后,当时的会议参加者之一薄一波,在他所写的《不能忘却的怀念——回忆彭德怀同志》一文的第五节,专门回顾了华北座谈会的情况。他写道:“批评的激烈性至今犹记。”“历史上的不少事情,常常需要经过后来的反思,才可能看得比较真切。时过40多年以后,重新回顾这次座谈会上对德怀同志的批评,我觉得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显然过火了,有失公正。而无甚道理的苛求和指责,看来也不乏其例”。薄一波在谈到当年座谈会上批评彭德怀最尖锐的对毛泽东的态度问题时,不胜感慨地说:“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和人民的领袖,有其彪炳史册、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对领袖人物‘不捧’,‘不盲从’,‘不迷信’,是完全正确的,唯有这样才能防止神化。德怀同志当时就已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如果当年我们党内有更多的同志都达到了这种认识,具有了这种历史的自觉,党内的政治生活就会保持正常化,而不致出现建国以后对毛泽东同志那样严重的个人崇拜了。”
至于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批判,到今日,人们可以看到,那正是批判者在意识形态上的“左”造成的。(见附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