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记载下来(1)

如果记载下来

1943年夏秋,华北继续干旱,干旱之后,继以蝗灾。根据地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秋菜却取得了较好的收成。总部所在地的麻田一带,修了水渠,亩产可达二三百斤,这在当时就是可观的产量了。减租减息运动使60%以上的贫农、下中农,从自己的劳动中得到更多的果实。部队机关的垦荒生产,可以自给粮食3个月,还收获了大量的菜蔬、南瓜。

1943年秋,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败局已定,美军转入战略反攻。华北战场上,日军深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得不逐渐收缩兵力,退守城市和交通线。华北抗日根据地从逐渐恢复到扩大。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群众工作各方面,都比两年前健全和巩固。日本的战史记述说:“中共方面自百团大战以后,用两年多的时间,极力扩充势力,进行地下渗透与政治工作,最近为了策应盟国方面的攻势,在军事政治思想各方面,再次积极行动,并取得多数民众的同情,从而迅速扩大了势力。”

1943年5月,日军对太行区发动了它最后一次大规模“扫荡”,再次向麻田扑来。等候它的只是一座空村,彭德怀率总部转入太岳指挥外线作战。北方局、总部和129师的伤病员、妇女、体弱干部,包括彭德怀、滕代远、邓小平等人的妻子,都坚壁于黎城以北的南委泉一带高山之上。敌人在山下搜索,呼叫声山上清晰可闻。但敌人既聋且瞎,老百姓再也不会上当。日军想再演1942年5月奔袭合围的一幕,只是妄想罢了。

5月25日,彭德怀率总部回到麻田,太行军民打退了敌人的“扫荡”,恢复一片生机。

残留华北的国民党政府军,除李仙洲军一部退过黄河外,24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新5军军长孙殿英,预8师师长陈孝强,新4师师长吴化文和山东保安处纵队司令夏维礼、秦启荣、侯如墉等,俱在日军进攻下投降。其中大部是长期搞反共摩擦的人。自1942年5月敌人发动中条山战役以后,国民党正规军降日者,少将以上竟有数十人,兵力计15万。在华北、华中、华南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击着在华日军的一半以上,抗击伪军的90%。

1943年7月,太行明月之夜,昼暑消退,山风习习,麻田镇漳河滩黑压压坐满了人,锣鼓笙箫,歌声笑语,热闹非凡。八路军总部剧团为庆祝减租减息和反“扫荡”作战的胜利演出节目,下麻田、军寨、云头等附近村庄的人,扶老携幼而来。

一年前的7月7日,总部为左权参谋长和数十名烈士举行追悼大会,漳河滩上一片啜泣、怒吼。今天的气氛完全不同。为烈士复仇的誓言化为实践,敌后最艰难的时刻即将过去,虎头山后已透露出胜利的曙光。

八路军指战员和村民一起坐在河滩上观看文艺演出,看得兴致勃勃。彭德怀也杂坐在人群中。

一出晋察冀区打退日军六路围攻的戏开场了。锣鼓声起,只见一员大将身被战袍,头戴雉翎,脚蹬高底靴,阔步雄视,出台道白:“吾乃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是也。”彭德怀目不转睛地看着,学了一声,又不禁拍腿笑起来:“我们的聂司令员是这副装扮呀!”他忘记了,1937年底他回延安开会,延安的戏台也曾如此这般地扮演过他。

谁都知道,聂荣臻将军和他们眼前的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一样,身上是槐树叶、核桃皮染的灰布军装,脚下穿的是山区妇女做的双梁厚底布鞋,但台上那个忠肝义胆、威风凛凛的将军,又确实符合八路军的英雄形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并不探究艺术原则的观众心中奇妙地沟通,戏台上的和生活中的英雄自然地融为一体。

谁也不去想,在敌后抗战这部威武雄壮、惊险奇绝的历史长剧中,自己正在演出着动人心弦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