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行动了,刘伯承仍然随时关注着。总部驻在太行,日军差不多每年对太行山区要进行三次大“扫荡”(春季、夏秋季、冬季),保卫总部是129师的任务。1940年,关家垴战斗刚结束,敌人转攻总部驻地武乡之砖壁。砖壁一面靠山,三面临崖,寨高路陡,险势天成。彭德怀常说砖壁地形好,是个用兵之处,率总部几度进出砖壁。这次日军从两面来袭,向砖壁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被129师陈赓旅和总部特务团火力死死压住。“稳若泰山,矫若游龙”,彭德怀有这个特点,或者说这个脾气。这让大家不能不佩服,又不能不常常提心吊胆,更使他的战友着急万分。这次砖壁战斗,陈赓急得亲自上阵指挥,在电话中催促彭德怀:“彭老总呀!敌人冲上来了,请总部转移。”彭德怀回答陈赓.:“天就要黑了,敌人的攻势已到强弩之末,打炮可能是掩盖它的退却。”约过半小时,前哨果然报告:“敌人开始后撤。”这时,陈赓才松了一口气,佩服彭老总的判断力。
敌人的“扫荡"是如此频繁。时隔不久,陈赓旅部在武乡韩壁遭敌袭击,旅政治部主任苏精诚在突围时不幸阵亡。素来倜傥不羁的陈赓,痛于战友的牺牲,不敢去见彭德怀。彭德怀也不立即去陈赓处。第二天,彭德怀脸色虽然还很难看,见到陈赓,只沉重地说了一句:“吸取教训!”
又一次,彭德怀在行军转移中突然去到太岳区沁县长盛村沁县县委驻所,县委书记高扬文大吃一惊,请他快快离开:
“彭老总呀!现在,这里离敌人的据点只有四五里路了!”
彭德怀瞪了瞪眼说:“我就是为这个来检查你的工作的!”
彭德怀确实是为了考察怎样加强接敌区的工作而来的。就是在这里,曾秘密进入敌占区工作的太岳区党委书记安子文,向他报告敌占区一个村支部提出的建议: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敌人,保护民众。
在这次2月反“扫荡”中,彭、左一行来到武乡和黎城间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村庄,准备在这里宿营。暮霭沉沉,大家都有些倦乏了。
“这是什么村呀?”队伍中有人问。
“小窝铺。”有人回答。
“……抗来抗去,咱们就剩个小窝铺了!”
彭德怀回头望望不到20岁的青年战士:“小鬼,莫要悲观啰。别看窝铺小,我们是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口上,迟早要它的命咯!”
彭德怀的声音很有力,又很温和,扫除了年轻战士的不安。
彭德怀很清楚,年轻战士的话,反映了一种情绪,一个严重的问题。
从皖南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八路军在敌后的处境更加困难。根据中央指示,在一个时期中,八路军曾减少对敌人主要交通线的威胁,以期减弱和缓和敌人对根据地的过重压迫。但敌人的军事进攻变本加厉,而自己方面反而滋长了麻痹退缩情绪,在武安、邢台接敌区,彭德怀看到,由于有些干部麻痹退缩,群众产生悲观消极情绪。有的村庄过年大吃大喝,只顾眼前一饱;有的地方吸毒赌博等又有发生。还有人对抗战前途丧失信心,偷偷兑换伪钞。
彭德怀走近左权身旁,两人想着同样的心事。
就在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窝铺里,彭德怀和左权谈到深夜。彭德怀向左权讲出了一个近日来在他脑海里反复出现的看法:“在敌后,和敌人和平相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叫敌人感到处处受威胁,有所顾忌。战则存,不战则亡!”
“我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越是在这个局势下,越要提起全军的高度战斗意志”。左权完全同意彭德怀的看法。
2月23日,八路军总部发出致各兵团首长的命令,要求华北各根据地更密切地协同配合,粉碎敌人对任何一个根据地的“扫荡”。命令要求各地:“采用各种方法--从谣言攻势、政治游击队之积极活动,到小部队向敌袭扰,破路翻车,乘虚袭击据点、城镇,摧毁伪组织和敌伪商业机关,破坏敌伪统治秩序,一直到真正全面地配合作战等,以造成全华北风声鹤唳之势。使敌人顾此失彼,感到处处受威胁,而不敢过多集中兵力对付一隅。”
八路军总部和各级指挥机关致力于发动全面游击战争来回击敌人,而这时,日军则极力谋划着摧毁八路军首脑机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