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呀!”
八路军在敌后的日日夜夜,是在大大小小的反“扫荡”作战中度过的。八路军总部几乎没有一天不得到日军“扫荡”某地的情报。“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而彭德怀和八路军的将军们,在行军中,大半时间仍然是用他们的双脚。有时是为了隐蔽,有时是为了照顾部属,更多的是只能依靠双脚--太行山脉高路接云,羊肠曲折,游击战过硬的还是要靠脚底的工夫。
1942年年关刚过,日军就以3万余兵力“扫荡”晋东南八路军根据地,号称“驻晋日军总进攻”。2月中旬,日军闯入辽县,袭击总部,彭德怀率总部参谋数人和警卫排,带一部电台,向黎城方向转移。
越过清漳河,登上南去的山梁,彭德怀在一块岩石上坐下,取出望远镜,向来处仔细观察。沟里有几处浓烟突起,是敌人在烧村。
从冈村到任以后,华北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动辄兵力数万,持续两三个月,所用战术层出不穷。其要者“居坐战术”(泡蘑菇战术)、“剔抉战术”、“梳篦战术”、“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手段之毒辣变化,都达到空前的程度。
彭德怀沉着脸,一言不发,他须用全部的精力、经验、智慧,寻找出如何打破这空前困难局面的答案。
他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像少年时代挑起那副沉重的土挑子一样。但挑子从来压不倒他。他总是咬牙坚持,把它挑起来。
在过去的战争中,许多艰难的时刻,他并不曾想起那副曾累月整年地担在他肩上的土挑子。那些时候,他主要是指挥部队作战。但今天,华北敌后战场党军政民重任落在他身上……毛泽东号召敌后党军政民“咬紧牙关,度过困难”,他觉得这个比喻真是再形象、再真切、再有力不过了。他在向干部、战士、民众的讲话中,不断用这8个字来鼓励大家。
这时,彭德怀真咬住了牙关。他竭力压住胸中那团对暴敌的怒火,仔细地观察。
对面山头出现了敌人的影子,参谋人员不得不来催促他,彭德怀站起身来,仍然一言不发,沿着羊肠坡道,走向前面深深的沟底。
随行人员交换眼色,松了一口气。
数十里外,在作战转移中的刘伯承师长得到电台报告:“十一号已进至××地”。刘伯承端了端眼镜,嘘了一口气,对身边的人说:“我就是担心彭老总,总是最后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