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曾经分析多田骏的“囚笼”政策说,这是德克塞的堡垒主义加曾国藩对付太平军的战略。湖南军阀上承曾(国藩)、左(宗棠),以曾国藩所创的湘军后继者自诩。彭德怀有着12年的湘军戎马生涯,懂得曾国藩总结的“结硬寨,打呆战”6个字,不仅把深沟高垒用于防守,还用于长期围困太平军的坚城,也是一种以守为攻的战略。多田骏利用现代手段,把筑路挖沟、筑垒修堡结为一体,用来围困八路军,受到了百团大战的打击。冈村继其前任的经验,一方面强化“囚笼”政策和军事进攻,又吸取国民党对苏区五次“围剿”和他自己在朝鲜、中国东三省多年“剿共”的经验,推出了更为狡猾、更为狠毒的一套办法。
彭德怀很赞成邓小平的一个看法:“敌人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能大胆地抛弃不合用的东西,一点不守旧、不顽固。”从敌人实行第二次“治安强化”以后,富有经验的八路军将领都注意到,敌人对付共产党和八路军,在战略指导上有很大的发展。
为弄清敌人的新阴谋,彭德怀建议中央军委给总部派来战略情报小组,由他直接领导。同时要求各战略区加强对敌人的战略情报的收集研究,弄清敌人治安强化的实际内容。
所谓“治安强化运动”,意即强化其对华北的占领,使华北变为巩固的殖民地。其方针是由过去的军事进攻为主,变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总力战”。
在第二次治安强化中,日寇将华北分为治安区(即敌占区,主要为城市、交通命脉及其附近)、准治安区(八路军的游击区,为敌我争夺地带)、未治安区(抗日根据地)三类地区,分别施策。
对所谓“治安区”,以清乡为主。建立各种伪组织,并村编乡,实行保甲连坐,强化其奴役统治。
对所谓“准治安区”以蚕食为主,一步步逼上伪化、特务化道路。广修封锁沟墙,筑碉楼,制造无人区,防止八路军的深入活动。
对所谓“未治安区”(即抗日根据地)则以“扫荡”--军事进攻为主,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摧毁和破坏抗日设施,袭击抗日的军政党首脑机关。
在“治安强化”中,日军清乡、蚕食、扫荡三者配合,以清乡巩固其占领,以蚕食缩小我根据地、扩张其占领区,以利于对抗日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
冈村这一套手段着实恶毒。1945年,彭德怀在延安召开的华北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华北敌后以冈村为对手的一段严酷斗争时说:
“他的这一套极其残酷复杂的斗争形式、方法,我们都是一直不熟悉的,这套办法给我们造成的痛苦是很大的,也因此被动。华北根据地缩小(五台只有阜平;太行只剩涉县、平顺;冀鲁豫只剩范县、观城加山东一个县,共剩6个县城)。根据地人口,1941年10月统计,只剩1300万,为最低时期。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的损失、破坏。人民生活突然降低,敌特、K特(国民党)大肆活动。人民中积极分子更加仇恨敌人,落后的悲观,甚至有被骗向敌占区偷跑的,干部也有逃跑的。但也有另一方面,就是铁路两侧附近人民在敌人统治下,真有活不下去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