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回合
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在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中几经转移,从武乡县的砖壁村改驻于辽县的武军寺村,在清漳河源、太行山脊如武士般矗立的巨石峰下,迎接了抗战的第4个年头。
在这里,彭德怀送走了又一个亲密的战友。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于11月上旬奉中央指示返回延安,准备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自此,彭德怀实际上全面担负起华北敌后党军政民的领导重任。
百团大战后的1941年和1942年,是全世界法西斯最猖獗的两年。1941年6月21日,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苏联。同年12月9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全世界人民被迫和法西斯强盗展开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空前惨烈的战争。
在这一场世界范围的殊死搏斗中,亚洲中国战场上的八路军在日军占领圈内的战斗,与整个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日军在侵华战争之初,虽然在华北吃了八路军的几次苦头,但它以为八路军不过3万之众,尚未特别重视。随着八路军抗日活动的开展,日本的认识方逐步升级。1939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提出“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在于共军”。在该方面军制订的1940年“肃正建设计划”中,确定“讨伐的重点是在于剿灭共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逐年升级。
1940年4、5月间,日本华北方面军和它的上司日本中国派遣军之间,由于对华北形势的看法分歧,发生了一场争执。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对他的上司抽调华北兵力南下华中的要求,不但不予满足,反而派人去南京大诉其苦,强烈要求增兵华北,来对付共产党。一直闹到日本大本营派员来调解。在大本营的压力下,多田骏才不得不执行上司的意见。但华北方面军自认为“对完全不同性质的中共战略一再苦心研究……逐渐掌握了实际情况”,埋怨他的上司“对于华北所发生的根本不同性质的变化,完全没有认识”。
埋怨未了,彭德怀在华北敌后点了一把大火,掀动了一场地震,使华北敌寇的全部神经都紧张起来。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番疯狂报复之后,总结其痛苦经验,筹谋新策。
战后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追述当时的情形说:“共军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因而促使方面军特别是情报工作负责人作了深刻的反省。从此以后,对情报机构进行了空前的改革和加强。”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面请求增兵华北,一面把过去对八路军和根据地的“扫荡”升级为“剿共治安战”。将此列为“方面军空前未有的大事”。
百团大战的兴奋冷却下来后,彭德怀和敌后军民面对的是新的更残酷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