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垴之战
1940年10月14日,正是秋收时节,太行山的柿树悬满了金色的果实。傍晚,彭德怀从王家峪总部作战室的院子里走出来。他的脸膛因日晒变得黝黑,身上的灰布军装早褪了关家垴村附近山坳里的八路军兵工厂遗址。颜色。军装旧了、破了,打上补丁,仍然束扎得整整齐齐。他望望树下的大石碾盘,拉碾的毛驴已卸下牵走,碾盘上的粮食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望望坡上坡下,静悄悄地看不到人,只有民兵在村口放哨。他确信群众已经撤离了,下令总部机关向离这里十余里、地形更为隐蔽险要的砖壁村转移。
第二天,在绵绵秋雨中,北方局和总部机关再次转移。坡陡路滑,为了跟上队伍,有的人不顾泥泞,蹲下来从坡上向下溜。北方局的干部江明,把刚满月的婴儿阿毛用布兜在胸前,双手捧抱着顽强地行进。百团大战艰苦的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开始了。
彭德怀率总部指挥机关转驻黎城县栓马、宋家庄一带,指挥作战。
八路军连续一个多月向敌人发动袭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连续40余天的紧张战斗,部队极度疲劳了,伤亡减员也很大。10月2日,总部发出命令,结束第二阶段作战。10月6日,日军就开始对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没有得到补充休整,即转入了反扫荡作战。
在八路军第一期破袭中,受到最惨重打击的敌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五六千人充当了“扫荡”的先锋,由旅团长片山带领,向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中心地区武乡、辽县进攻,被129师各部和决死1纵队节节阻袭。片山恼恨之余,又增兵沿清漳河岸,进行所谓“毁灭扫荡”。寇兵所到之处,见人即杀,见屋即烧,见粮即抢,声称“报复”,“企图变我根据地为焦土”,“民众受害极大”。
10月下旬,日军第4混成旅之冈崎大队600余人窜犯总部的水腰兵工厂。水腰兵工厂设在太行山脊黎城县的黄烟洞岩谷之中,四面险峰环抱,只南面绝壁开一天然裂缝,叫瓮屹廊,可以容人出入。1939年,朱德、彭德怀、左权亲自察看地形,把总部的军械所迁于此内,经过精心规划,艰苦创业,发展成为一个月产400余支步枪和大量枪弹的兵工厂。八路军在敌后,武器弹药的补充是最大的困难,蒋介石、阎锡山一向以少发武器弹药,来限制八路军的发展。随着八路军的发展壮大,战争的缴获自然不可能满足部队的需要,为了建设自己的军事工业,朱、彭、左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这次反“扫荡”中,彭德怀把总部特务团的一个营放在这里,以一个连的兵力把守着南面的门户瓮屹廊,敌人轻易是进不来的。这一天,彭德怀在黎城指挥部得报,日军冈崎大队竟不费力地窜了进去。彭德怀大怒,亲自追查情由,以军法处决了未经抵抗便擅自撤守瓮屹廊的连长,下令部队监视冈崎大队的行动。
28日,冈崎大队在根据地军民袭扰下成困顿之势,夺道武乡准备退回沁县,进到蟠龙关家垴附近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