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在敌后的两个大战略区--晋察冀和太行隔正太路相望,搞掉它,是两大区军民的共同愿望。
两年多的交通战--敌人修路,八路军破路。八路军破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敌人防备的手段也越来越严密。对敌人重兵守护的正太路怎样一举搞掉它,打击敌人的整个“囚笼”政策,这是彭德怀考虑的中心问题。
现在,已无从知道是哪一天,哪一个时候,这条被日军号称为“钢铁动脉”的正太路,在彭德怀的眼里,化成了一条熊熊燃烧的火龙;而敌人苦心经营的“囚笼”,在他的心中也变得千疮百孔。这不是幻景,一个大破袭的战役方案,在他面对的地形图上,已渐渐显现出宏伟的清晰的轮廓。
这个方案要求:聂荣臻和129师以约20个团的兵力,对正太路从榆次到井陉的200余里铁路沿线上的车站、桥梁、涵洞、水塔、据点同时发动袭击,一举而破坏之。八路军的其他各部,则向同蒲、平汉、津浦、白晋等各线和各公路干线发起全面破袭,以迟滞敌人的增援,乘机扫清深入根据地的敌军据点,给敌人的“囚笼”政策以突然的、致命的一击。
这个方案巧妙地抓住了敌人的一个无法克服的弱点:“敌伪深入我根据地后,普遍筑碉堡,兵力分散,反而形成敌后的敌后,主要交通线守备薄弱,这对我是一个有利的战机。”
转眼到了7月中旬,一天,彭德怀和左权在砖壁村后崖眺望远近山壑,纵论时局。这一年的夏季,世界形势风云险恶。在欧洲,意大利对英、法开战,法国政府向德国法西斯投降,英国军队退出欧洲大陆。希特勒军队在席卷半个欧洲之后,向英伦海峡进军。在亚洲,英、法屈服于日本的压力,相继关闭了中国的西南国际交通线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日本为乘机攫取南洋,急于结束对华战争,在攻占扼长江入川的门户宜昌(湖北)重镇之后,又扬言要进攻西安,切断我西北国际交通线。据重庆国民政府和八路军各部情报,关外日军大批入关,津浦沿线日军向陇海线集中,太原敌亦沿同蒲南下,有进窥潼(关)洛(阳)之意。与此同时,日机狂炸重庆。一时大后方震动,投降派活跃,中间派对时局悲观。中共中央在纪念七•七事变三周年时,号召全党全军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争取200万友军继续抗战。中共中央重庆办事处建议八路军在敌后打胜仗,以鼓舞人心。
从上次左权去129师师部回来,4月的烂漫山花已换成眼前冉冉升起的青纱帐,正是游击健儿显身手的黄金季节。彭德怀凝聚的眉头一展,对左权会心一笑:“大家老盼着打,我看可以开始行动了。”
不几日,左权受彭德怀之托,再次来到129师师部。刘伯承、邓小平仔细倾听了彭德怀和左权的战役设想,欣表赞同。处事一贯明确果断的邓小平说:“这个设想我看行,可以这么干!”左权尚未返总部,刘伯承就指示师参谋长李达着手战役的准备工作。
接着总部召开军事会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参加了会议。从初议到酝酿、决策,一次不寻常的军事行动即将掀动华北,激励全中国不愿做奴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