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钟麟主冀以来,为消弭摩擦,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出面与蒋介石、阎锡山、程潜、卫立煌、鹿钟麟分别进行过多次电商、面谈,提出过多次解决方案,中共方面做过多次让步,终于无效。十二月事变后,八路军的处境空前险恶。除日寇的封锁、扫荡外,从晋西北到晋东南,从中条山绵延到晋冀豫边和山东半岛,蒋、阎对八路军和决死队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大包围圈。1月4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说:“这里已无电台,消息不通,沿河被封锁,交通亦断,我们也无法指挥……”
退无可退,忍无可忍,1940年八路军也对蒋阎军实行反击。
在晋西北,自晋西事变后,决死第2纵队和八路军吕梁支队突破阎军包围,在八路军罗贵波、彭绍辉部接应下,到达晋西北,与决死第4纵队汇合。2月初,贺龙率120师主力从冀中返回,2月底,全部肃清了晋西北地区反共的旧军。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建立,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可靠屏障。在国民党卡断八路军经晋西和中条山与后方的交通后,晋西北还成了延安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往来的通道。
在晋东南,决死1纵队按照彭德怀的办法,在事变高潮中将全部旧军官集中控制起来,未遭受任何损失。1月中旬,蒋介石下令要八路军撤至邯(郸)长(治)路以北,白晋路以东,同时以5个军进犯太南太岳。19日,朱、彭令陈赓率386旅主力移驻太岳,统一指挥太岳之八路军及决死队,太岳阵地得到巩固。朱、彭又令黄克诚统一指挥太南八路军及决死3纵队,恢复了太南的部分阵地。
阎锡山苦心导演的以旧军吞并新军、以旧派搞垮新派的反共戏,至此进入尾声。阎锡山通过事变完全控制了晋西南,占领了晋东南的部分地区,但退出了晋西北;阎锡山拉走了决死纵队的3个团,却逼使山西新军的40个团完全过渡到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之下。
在对阎锡山的这场严重冲突中,毛泽东十分巧妙地掌握着斗争的策略和分寸:不打第三枪。事变高潮之际,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一封长电中,估计时局将有大逆转,提出一切工作必须放在蒋、阎“投降妥协成为事实”上。毛泽东答复彭德怀说:“德怀同志:……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日本在华军人的政策还是硬的,此事不能不影响国民党的态度,故好转的可能还未断绝”。
在对阎锡山的反共气焰给予有力的打击之后,中共中央电阎锡山愿调解新旧军之间的纠纷,蒋介石则以斡旋为名,向新军提出调离山西,不归八路军领导,由中央(蒋)给经费的办法。阎锡山得知蒋在打新军的主意,忙接受中共的意见,表示他的存在对国共两党团结抗日有利,以后新军继续拥阎抗日,山西方面和阎锡山的摩擦趋于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