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下雨”(4)

彭德怀在秋林住了两天。这秋林原是宜川县东距黄河20里的一个小镇。1938年阎锡山第一次渡河,曾驻宜川之桑柏村。阎锡山字百川,桑柏与“丧伯”同音,阎颇忌讳,第二次渡河后,就不愿去桑柏。可他又认为,宜川者,宜于伯川之谓也,又不愿离开宜川,就选中了从宜川到黄河壶口路旁的这个小镇,把大本营设在这里,依山沿沟,筑起许多窑洞,俨然一座窑城。

彭德怀在秋林,按习惯一早起来就各处走走看看,把阎锡山命名的虎啸沟、龙吟沟都看了一遍。住窑洞,原是人类穴居的遗习,人民生活穷困的表现,但战争中可以防空,还兼有冬暖夏凉的优点。阎锡山给彭德怀准备了一个位置较偏僻,而内部宽敞讲究的砖窑洞,派了人到处放哨。彭德怀也不去管他,仍然到处走走看看。在彭德怀到达秋林之前,阎锡山原布置要隆重欢迎,后又改变主意,取消了欢迎场面,但阎锡山的官员们,对这个闻名已久的八路军副总司令都感好奇,彭德怀走到哪里,就聚起好多人,警卫只好听之。

彭德怀看阎锡山并无诚意,借到处串走之机,到了驻秋林的八路军办事处,告诉办事处主任王世英说,秋林以西有座大山,周围百余里都是树林,没有人烟。走出树林,就靠近延安了。彭德怀嘱咐王世英,一旦有事,就组织在秋林的党员和进步分子从这里撤走。彭德怀刚离开秋林,传来了发生晋西事变的消息,许多人就是从这里脱险,到达延安的。

12月1日,阎锡山以发动冬季攻势为名,令驻晋西的决死2纵队破击同蒲线;同时,又密令晋绥军陈长捷、王靖国与日军勾结,里外夹击,准备将2纵队消灭于同蒲线西侧。7日,2纵队政治部主任韩钧举行自卫反击,电阎锡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阎锡山接电大叫:“韩钧反了!”当即宣布2纵队为叛军,“明令剿除”。蒋介石亦速复电阎锡山,同意阎提出的“分汾东、汾西,借剿叛军名义北上,肃清共党势力”的方案。这就是抗日战争中蒋、阎密契制造的十二月事变,亦即国民党反共势力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