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太行(5)

长乐村急袭,歼灭了九路敌军中最骄纵、精锐的一路,一战而震动全局,各路敌军闻讯,纷纷后撤。我军各部奋起追击,115师344旅收复了榆社,129师收复了武乡,总部特务团配合地方游击队逼退了沁县之敌,决死1纵队和高桂滋军围攻、逼退了沁源之敌。在我军夹击下,从沁县、沁源撤退之敌复大部被歼。武士敏与朱怀冰部收复了子洪口,八路军之曾(国华)汪(乃贵)支队克复了辽县,赵寿山部收复了长子、屯留、壶关,曾万钟部在八路军大败日军之后,也乘胜收复了潞城、襄坦。

4月27日,长治、高平、晋城之敌向同蒲南段撤退,115师344旅与决死一纵队追击歼敌近千人。至此,九路围攻被彻底粉碎。整个战役进行20余日,歼敌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将敌人赶出了晋东南。

此后,八路军129师即以太行山脉的千山万壑为依托,创建了晋冀豫(以后发展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也一直转驻于晋东南太行山上,指挥整个华北的敌后抗战,直至胜利。

在反九路围攻中,朱德、彭德怀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使主力军在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的配合下,运动自如,寻机歼敌。这是红军在苏区反围剿作战经验的发展,也是毛泽东全民抗战思想的实践。1945年,彭德怀在总结抗战近8年的经验时说:“八路军领导机关从这次粉碎九路围攻中,直接取得了国内战争转变为民族战争的成功经验,即敌人的围攻是可以打破的!”

反九路围攻战役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徐州会战。在向八路军学打游击战、运动战后,国民党部队“一般官兵深感打游击战比较灵活,比绑在山头阵地遭敌大炮飞机轰炸好得多。在太岳期间官兵振奋,干得起劲”。卫立煌、武士敏、赵寿山、高桂滋等部学习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成立战地服务团,开展士兵教育。叶公好龙的蒋介石,在洛阳会议中表示赞赏八路军的部队工作和民众工作,但是对八路军的影响又十分恼火。在武汉失守,日军停止对正面战场的进攻以后,国民党中央党部派出大量特务进入华北,到各军中策动反共,挑动“摩擦”。东路军中的赵、武、高等部始终与八路军保持友好(赵寿山已秘密加入共产党)。朱怀冰等则追随国民党内的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