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浦安修的答话中,他还知道,她并非娇生惯养。她少年失母,父亲续娶后去南京谋职,她就由边念大学边教小学的两个姐姐浦杰修、浦熙修抚养。她原是一个既受过高等教育又懂得生活艰辛的革命青年。
或许是天作之合,或许是出于战友的关心,或许兼而有之。但不论出于哪种情况,如果不是这瞬间的相识拨动了彭大将军的心弦,是不会成就他们之间的姻缘的。
彭德怀与浦安修在砖壁村八路军总部前留影。他们1938年在延安相识、结婚,以后浦安修来到太行,俩人一起度过了敌后斗争最艰苦的岁月。座谈会之后,李富春做了他们之间的介绍人。彭德怀在他的窑洞窗前向浦安修诚恳地介绍了自己,他的经历,他的追求,他的性格,他的第一次婚姻,他对未来的伴侣的期望。
浦安修收到彭德怀给她的第一封信,毛笔字挥挥洒洒只写了两页,却用独特的情怀和语言向她表达了相伴终生的愿望:“我爱你也爱你的家乡,愿与您同归……”北平是浦安修的生长之地,他愿与她一起战斗,打回老家去,赢得全民族的解放。
没有花前月下,却不乏急风骤雨的炽情。清凉山、延水河是他们婚约的见证。10月10日,在彭德怀返回前方之前,经李富春、滕代远的催促,彭德怀与浦安修结为夫妇。
浦安修怕人闹房,彭德怀不愿声张,红三军团的老政委滕代远又不答应草率从事。于是,滕代远拿出自己一个月的津贴费--5元钱,让炊事班炖了一大盆猪肉,买了一堆红枣、花生之类。李富春和3军团的几个老部下,组织部的几个青年干部,一起在彭德怀的新房--仍是那一间窑洞聚餐祝贺,李富春自动做他俩的主婚人。热闹了一阵,大家及时告辞。没人敢闹彭大将军的新房。
新婚后几日,彭德怀就匆匆赶赴前方。日军慑于八路军在其后方的发展,开始对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扫荡”,前线急需彭德怀的部署指挥。
稍后,浦安修也从延安出发,来到驻于山西襄垣县北村的八路军总部,被分配在总部直属队工作。彭德怀和妻子商量:敌后很艰苦,不用说战士,营团干部也不能结婚或和妻子在一起生活,我们能一起在前方已经很令人羡慕了,你还是不在总部工作为好。浦安修很理解丈夫的心情,于是转到北方局工作。每到周末,她吃过晚饭才去总部和彭德怀团聚,第二天早上就回北方局。按延安当时不成文的办法,这叫“过礼拜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