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过黄河
忻口鏖战方期获胜,忽太原告急,忻口守军慌忙南撤,失去节制。太原失守后,汾河两岸、同蒲和正太路沿线,中央军、晋绥军、川军、滇军,争路西退南逃,拥塞于途。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脱下戎装,换上瓜皮小帽、棉袍马褂,面色阴沉,坐在汾河西岸山半的天主堂内,收容溃散部属。一度兴奋乐观的舆论,陡然冷下来。
同一个时候,在华东战场上上海失守,南京危急,国民政府已在准备西迁重庆。华北的前途又将如何?全国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1937年11月15日,几个满怀抗日热忱的青年,来到晋东南前线沁县开村八路军总部驻地,会见彭德怀,希望得到他的回答。
在一所山西乡村殷实人家的老式院子里,正面一排青砖黑瓦、宽廊深檐的矮楼。彭德怀为了挂地图方便,住着一间宽大的屋子。总部的人员开玩笑说,住大屋,这是彭老总唯一要求的“特殊待遇”了。
从黄昏到深夜,他详细回答青年提出的问题,从中国目前的形势,抗战的前途,山西的局面,到八路军的任务、决心。他告诉青年们:“第八路军决定永远不过黄河。”“我们决定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留在山西、河北和整个华北,一直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华北、赶出满洲的时候为止。我们愿意和华北人民共生死,和他们亲密合作,来与侵略者周旋。”
烛光顺着他的手势,照耀出华北的一片片国土,那里并没有变色,“虽然日本强盗占领了太原和其他几座空城,可是我们并没有后退,我们的军队还是整个占领了晋东北、晋西北……加上察哈尔和河北西部”。“这些地方,合计有近千万人口”。“我们正在组织和武装华北的男女,我们要使得华北一万万人民的每一个人,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敌人!”
彭德怀越谈越兴奋,有力地挥动着右臂:“没有悲观失望的理由!事情正待我们来努力,光明也在我们的前面。”
在仔细聆听彭德怀这一庄严宣告的青年中,有一个名叫周立波,他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记者和作家。通过他的笔,“第八路军决定永不过黄河”的吼声传遍了全国。彭德怀的这番谈话也很快刊登在1938年第一期的《共产国际》(俄文版)上。回响在从东方到西方,一切关怀着中国抗战的人们心中。
“归来时,骑在牲口上,觉得很冷,但路上是满天星星。我们也真感觉到,光明是在我们的面前”,周立波在结束他的访问记时,这样写道。
在这次访问中,一件小事给青年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话结束的深夜里,彭德怀和青年们共用了晚餐之后,请他们每人喝了一杯可可。这可可,原是施爱义(即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女士送给他的。他留着没有喝,现在拿来款待客人。第八路军的将领们常常有这样的习惯,自奉很俭约,待客人却很优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