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来了,群众赶快跑进山里藏起来;八路军来了就回家”。八路军不但帮助他们恢复家园,而且带来了许多他们前所未闻又极为赞同的道理。“战事到了农民的眼下,抗日第一的口号很容易便被群众所接受了,许多工作者都承认,以抗战来组织民众,比用其他口号更易推动与成功”。八路军使群众有了自己可以信赖的领导力量,从这里播下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的种子。
1937年9月28日,朱德、彭德怀根据在五台山的实地考察,向洛甫、毛泽东、周恩来建议,可在五台、灵丘、涞源建立抗日根据地。一个月后,在聂荣臻将军的领导下,敌后第一个抗日政府在晋察冀边区诞生。
1938年诗人肖三在他的一首题名《八路军》诗中写道:“民众就是水,军队就是鱼,鱼有了水--能游泳而自如,军队有人民--谁也挡不住。”
日军的飞机常常从南茹村上空掠过,但群众已经组织起来,汉奸混不进来。在群众的掩护下,八路军总部如鱼在水中,十分安全。10月的最初几日,朱德、彭德怀命令八路军120师、115师主力位于日军由平型关、雁门关、朔县攻取太原之两翼侧外,另以四个游击支队挺入敌后方,一部分由五台越广灵深入察(哈尔)南的蔚县,冀西的唐县、易县地区活动,一部分在晋西北,依托管涔山脉于朔县、平鲁、左云、右玉、浑源之间活动,并向南进入护卫太原左翼的云中山区。八路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交通,袭击敌人的运输队,迟滞敌军的行动,时有胜利消息传来。1937年10月3日,朱德、彭德怀在给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报告中说:“敌白天已不敢运输,改由夜间行动。”“敌后极为空虚,民众抗日情绪很高,对我军热烈欢迎与帮助。”
从8月到9月,匆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彭德怀还陪同周恩来从太原到大同,从雁门到五台,又到石家庄、保定各处,与阎锡山、黄绍竑、程潜等人会谈。早在云阳前线指挥部,他已把华北地形摄入他的脑海,他能整日地站在地图前仔细地看着、沉思着。“彭老总不是看地图,是在读地图,‘吃’地图呢!”从湘军时代就是他组织的救贫会成员、以后成为红军指挥员的李寿轩说,“没有谁比他更准确、迅速地记住图上的一切!”当彭德怀站在那由无数细线描出层层曲线圈的军事地形图前,他看到的不是图纸而是展现着的山脉、河流、峰峦、川谷:哪里敌人会取道进攻,哪儿利于我军埋伏,哪儿又利于冲杀。在行军中,也没有谁比他更留意于观察的了。在他眼前展现的山脉、河流、峰峦、川谷,又变成一幅幅由不规则的细曲线组成的图形,印入了他的脑海,使得凡是他经过的地方,就成为他脑海里那展延无际的地形图册的一页。无论什么时候需要它,它们就会被展开来……
现在,整个晋北、晋东似乎已摄入了他那幅无际的图形中,山西的地形是极不利于依靠飞机、坦克、大炮的日本侵略军的。国民党友军节节败退,除去畏敌、军纪败坏等因素外,其呆拙的战法也使彭德怀愤慨不已:“日军不可战胜是神话!如果八路军经常有20万,有蒋介石嫡系的装备,再附加若干炮兵,国民党依险防守,我军机动作战,灵活打击敌人,把群众动员起来参加抗日战争,山西是难以打进来的。”几十年后,彭德怀这一愤慨之言被批判为“轻敌速胜”思想。实际上,彭德怀设想的这一作战蓝图,在随之而来的忻口战役中,乃是彭德怀和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一致意见,并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实现,取得了华北战场上又一个辉煌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