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4)

1958年,彭德怀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想改行去干经济工作,他曾当面向毛泽东提出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他的这一表示同样受到了毛泽东的怀疑,毛泽东说:“你现在已经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了,你还想要什么!”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中国的这条古训是无法解释毛泽东与彭德怀二人的关系的。多年以来,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态度是:既要重用他,又不放心他。彭德怀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很强的军事指挥才能,从井冈山到太行山,从转战陕北保卫延安到抗美援朝的战场,彭德怀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的伟大战略决策,多次临危受命,出色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样的经纶之才当然是毛泽东所需要的。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离不开彭德怀。

但是,彭德怀疾恶如仇,不能容忍任何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在他看来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的恶劣作风是与共产党的光荣称号不相容的。与彭德怀的优秀品德相并存的是他性格上存在的明显弱点:简单生硬,有时近于粗鲁。这一弱点对于一般人来说,害处顶多是伤害一些人,得罪一些人,可是要用这种态度和方式对待党的最高领袖毛泽东,那情况就不同了,就会被认为是“犯上”,就会引起毛泽东的极大不快。特别是全国胜利以后,由于彭德怀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由于抗美援朝的胜利和解放军在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彭德怀在国际和国内的威望扶摇直上,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峰,这就更增加了毛泽东对彭德怀的警惕与疑虑。

因为“大跃进”受到挫折,毛泽东对彭德怀的疑心、不信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毛泽东到达庐山后,7月17日打电话把湖南省委副书记周惠叫到“美庐”,后来还请他吃饭,周惠说他吃过饭了,只陪毛泽东喝了两杯酒。饭后,毛泽东对周惠说:

“我要你来是挖墙脚的,彭德怀一贯反对我,总是说我的坏话。”

周惠顺口说:“那你为什么还让他主持军委工作,管陆海空三军?”

毛泽东没有回答周惠提出的问题,而是岔开话题,要打电话把周小舟和李锐找来。

周惠提出的那个问题触到了毛、彭二人关系的要害,是毛泽东一下子很难说清楚的。

多年来聚集起来的疑心、不信任,如同溢出的天然气,已经充满了整个房间,在这种情况下,一颗小小的火星就会引起巨大爆炸。

毛泽东越来越怀疑彭德怀“有野心”,而且正在暗中组织力量反对他;彭德怀越来越不满意毛泽东的独断专行,感到他的错误将给全民族带来灾难,因此想“刺一刺”他(“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等带刺激性的词句就是在这种动机下加上去的),这就是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和彭德怀双方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庐山会议本来是要反“左”的,因为彭德怀突然向党发动了进攻,因此中央才不得不调动力量,来反对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彭德怀在重读八届八中全会决议之后写道:“这真是一种奇怪的逻辑。如果真的当时中央是反‘左’,那么我的‘意见书’和在西北小组会上一开始的一些发言,也是反‘左’,那么我同中央意见就是一致了。为什么把我的‘意见书’当做右倾机会主义、反党纲领来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