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要把他搞臭(10)

对于枚乘的《七发》,毛泽东历来很欣赏。在庐山他指示将此文印发给与会者。

枚乘字叔,江苏淮阴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枚乘生前做过吴王濞的文学侍从之臣。《汉书•艺文志》有枚乘赋九篇,《七发》是他的代表作,讲的是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用七件事来启发太子,故名“七发”。先陈说音乐、饮食、车马、游观之乐,都未能使太子兴起;再说田猎、观涛,引起了太子的兴趣,使他略有起色;最后说要向太子推荐方术之士论述精辟的道理,太子听了出了一身冷汗,霍然病愈。它的主旨是在说明腐朽享乐的生活是致命的根源,以“要言妙道”开通思想是治病的最好秘方。

在印发《七发》时,毛泽东写了一篇很长的批语,借古论今,把道理说活了。批语的前部是用通俗语言为《七发》作注释,帮助人理解原文内容。毛泽东要印发枚乘这篇赋的本意在批语的结尾处。他写道:

“枚乘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较低的阶层,有一条争上游、鼓干劲的路线,这是对于封建阶级上下两个阶层讲的,不是如同我们现在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无产、资产两个对抗阶级说的。我们的争上游、鼓干劲的路线,代表了革命无产阶级和几亿劳动人民的意志。枚乘所攻击的是那种泄气、悲观、糜烂、右倾上层统治的人们。我们现在也正有这种人。”

《七发》是作为一种武器,用来批判毛泽东所说的那种具有“泄气、悲观、糜烂、右倾”思想的人们的。

但是,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大力推荐的那篇2000多年前的“妙文”,并没有发挥他所设想的那种巨大作用。由于文化素养和性格方面的原因,批判会上,多数人采用的不是理论和思想的批判,而是抓住一些“莫须有”的问题,进行追逼,让对方交代“军事俱乐部”成员间的接触情况、谈话内容、“秘密反党计划”。

张闻天这位造诣颇深的理论家有口难辩了,在8月9日的小组会上他发言说:“我的右倾机会主义是有来源的,从全民大办钢铁,武昌会议、上海会议就开始有右倾思想,其主要问题是:土高炉,那么多人上山,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人民日报》关于资产阶级法权、主观能动性的文章,以及主席、少奇同志与外国人的谈话,我总的感觉是太‘左’了。对毛主席过去讲的一句话:‘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准讲反冒进’,我也有抵触,认为有冒进也要讲……”

在张闻天看来,已经很彻底,很真诚了,但距会上人们的要求仍相差很远,震耳欲聋的追逼声仍然一阵紧似一阵。

周小舟与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等人不同,他年纪较轻,才47岁,正当气盛之年。他没有什么复杂的经历,在延安给毛泽东当秘书时,是颇受器重的“秀才”,派他到湖南省委去当第一书记,正说明了毛泽东对他的倚重。他头脑清醒,脚踏实地,为人正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既有革命家的实干精神,又有文人学者的才干。庐山会议开幕时毛泽东讲的那三句话:“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实际上是由周小舟首先提出的类似观点,经毛泽东采纳而作为观察形势的指导思想的。

周小舟性格上有个突出的特点是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延安当秘书时,对毛泽东的成篇文章,周小舟都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没有任何顾虑。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句子,他可以和毛泽东争红了脸,也许因为这个缘故,毛泽东才更赏识周小舟。那是在延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