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要把他搞臭(4)

8月12日,毛泽东对辽宁省执行中央反右倾指示的报告作了批示。批示说:

“看来各地都有右倾情绪、右倾思想、右倾活动存在着,增长着。有各种程度及不同的情况,有些地方存在着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向党猖狂进攻的情况,必须按照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把这歪风邪气打下去,辽宁做得很好,成绩显著,他们取得了主动权,迫使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处于被动。这个经验值得各地注意。”

这一个接一个的批示,犹如一道道作战命令,不仅说明了“敌情”的严重、任务的艰巨,还具体指明了作战方法,并在前进道路上树起了坚信、紧跟、雷厉风行的“标杆”。在毛泽东的动员、部署、督促、鼓动之下,一个批判彭德怀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新高潮在庐山掀动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铺天盖地。

在庐山会议上批斗得最凶、最有声势的当然是彭德怀所在的第四组。

一位出席过庐山会议的干部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有一天,我刚好坐在彭德怀的身后,我前面就是他那宽阔厚实的背影。彭总静静地坐着,很少说话。他轻轻摇一把葵扇,仔细听所有的发言,却并不为自己辩白。只有时对某些事实作必要的说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二三十年前的事,即使细微末节,都记得清楚。他身旁的方凳上,搁着一只大茶杯,茶水喝完之后,用三个指头把绿莹莹的龙井茶叶捞出来,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着。”

在所有的揭发和批判中,最使彭德怀感到气恼的,是所谓他在“党内历次路线斗争中的严重错误”。在他看来,党内几十年的斗争历史,是非大体是清楚的。但有些发言者并不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谈历史,而是让历史为当前的某种政治需要服务,这就使他有口难言了。

会上,有人不但把井冈山时期彭德怀在作战指挥上的某些失误,与当时错误的政治路线联系起来加以批判,还把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的一些著名的胜利战役和战斗,也牵强附会地跟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联系起来,作为彭德怀的“罪行”加以清算。

1940年8月在华北敌后发起的“百团大战”,彭德怀一直认为是打得好的,胜利远远大于损失。特别是对于鼓舞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和国内反动派的投降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百团大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当时还曾发电报给彭德怀表示祝贺,说“百团大战”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彭德怀怎么也想不通,时过不到20年,一次使全国振奋、令敌人丧胆的伟大胜利,怎么一下子变成了错误和罪行呢!

此外,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抗美援朝时期在朝鲜,彭德怀工作中都曾有过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对此,彭德怀从未隐讳过。这些缺点和错误大都是由于主观认识落后于实际所致,而在八届八中全会上,有人却要把他在历史上所有的过失,都和“一贯反对毛主席”这样一个压倒一切的罪名联系起来,这是彭德怀无论如何也难以想通的。

揭发批判中,有些最“尖端”的材料,也都是最站不住脚的。例如有人揭发说,彭德怀反对在党章中写上毛泽东思想,反对唱《东方红》,反对“喊毛主席万岁”口号等等,企图以此来说明彭德怀“一贯反对毛主席”。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