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不解(4)

“我从这些事实回忆对比,从实际中得到教训,才体会到毛泽东同志以往的领导是正确的。因此,对于遵义会议我是完全拥护的,坚决反对了博古等同志的错误。”

彭德怀承认第一次王明路线初期,他在作战指挥上曾犯过错误,在1932年江口会议上讨论行动方针时,他曾跟多数同志一样,发表了不同意毛泽东正确主张的意见。但那只是由于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不同所致,是认识问题。而且这种情况是很个别的,它并不影响对毛泽东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江口会议后直到遵义会议前有将近三年时间,彭德怀未参加过中央任何会议,怎么能根据上述那种个别情况,就得出站在错误路线方面反对正确路线的结论呢?

抗日战争开始,在第二次王明路线时期,彭德怀与前两次一样,思想也是从不明确到明确,认识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的。1937年12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报告,他的报告实质上是一个投降主义的纲领。它与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原定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保持党的独立自主,又斗争又团结的方针,基本上是相反的。但由于当时缺乏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和国际革命历史知识,彭德怀没有表示反对谁支持谁的明确态度,是“模棱两可”的。会议结束时,他感到会上意见不一致,回华北后不好传达,便去问洛甫(他是党的总负责人和那次会议的主席)回去如何传达?洛甫说,由书记处写一个传达大纲,即《中央政治局十二月会议的总结与精神》。回到华北后,彭德怀即按照“大纲”向部队作了传达,同时还在“大纲”中加上了一段这样的话:

“八路军是国民革命军其中的一部分,应在下面三条原则下坚持其光荣传统:其一,保障和加强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其二,保障工农成分的绝对优势;其三,保障高度政治工作传统,加强各种教育。”

十二月会议精神传达以后,国民党的反动面目逐渐暴露,他们对日军抵抗不力,却加紧了对共产党的限制和对八路军的破坏。从切身教训中彭德怀越来越体会到王明的那一套不对头,对他提出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口号,实际上是没有执行的。他执行的是毛泽东同志独立自主扩大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正确方针。

在1938年秋党中央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彭德怀根据自己的体会作了发言,明确提出了反对王明路线。当1939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鹿钟麟的部队向我太行山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我军即集结优势兵力坚决予以痛击,歼灭朱怀冰两个整师、侯如墉旅及其他反动武装共约15个团以上,顺利粉碎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这次反磨擦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路线的胜利,王明路线的破产。作为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和反磨擦斗争总指挥的彭德怀究竟执行的是什么路线,事实是最好的说明。

彭德怀在“笔记”中多次写道,由于他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够,国际革命历史知识缺乏,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看问题有时不够敏锐,常常是开始看不出什么问题,经过一段实践,受到了事实的教训,认识才逐渐提高,思想才逐渐明确起来。立三路线和两次王明路线都是以中央面目出现的。作为一个党领导下的军团指挥员,在中央未改变决定之前,不听中央的,就是“闹独立王国”。第二次王明路线还披着国际外衣,更容易迷惑人、欺骗人。彭德怀所叙述的他的思想变化过程,是符合认识论的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