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不解
两天的中央常委会,彭德怀每天都是怀着极为复杂和痛苦的心情离开“美庐”的。回到176号后,他常常一个人在房里闷坐,参谋和秘书以为他病了,要报告保健科,都被他制止了。他说:“不要请医生,我没有事。”
常委会上讨论了些什么事,工作人员是无法知道的。只是在一次晚饭后乘凉的时候,谈起了两天常委会的情况,彭德怀向秘书透露过一句:“主席对我的有些批评,我实在难以接受。”
7月23日毛泽东讲话之后,彭德怀曾彻夜未眠,两天的常委会后,他又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而且从神态上看,常委会给予他精神上的打击与折磨更严厉,更深重。
在那辗转不眠的深夜里,彭德怀想了些什么?当时别人无法知道。不过,从事后不久他写的《庐山笔记》里,人们可以窥见他当时思想活动的轨迹与轮廓。
使彭德怀最感伤心、也是他最不能接受的,是毛泽东对他个人历史的不公平的评价和毛泽东所说的他与彭德怀的关系是“三七开”,“三分融洽,七分合不来”,说彭德怀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在《庐山笔记》中彭德怀曾写道:
“7月23日上午主席对我打闷棒的时候,正是31年前在平江起义的第二天开庆祝大会的时候。那时曾有人作打油诗:‘救贫会转士兵会,秘密活动整三年;平江起义扬眉日,工农革命旗帜鲜。’当时在会场上,‘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新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革命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那种兴高采烈的情景是无法形容的,事过31年记忆犹新。我那时以为,从此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战士了。谁知历时31年还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一个‘倒三七开’,过多于功的人! 31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瞬间,但在个人一生来说,我已由青年、壮年而老年了。花是可以重开的,而且是无限制地重开,而人生是不可能再来了……”
毛泽东说彭德怀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也好,说他是“倒三七开”也好,主要根据就是说他“在党的历史上的几个重大关头”,例如立三路线时期、第一次王明路线时期、第二次王明路线时期、高饶反党联盟时期,他都曾站在错误路线方面,反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在彭德怀看来,毛泽东所作的这个结论,不仅是武断的,而且是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清算历史旧账,分析其中是非,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必须的,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方法,批判地接受历史经验,鉴别新鲜事物,这是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源泉。如果以主观推测去代替客观存在,否定历史的真实性,离开或者曲解历史具体情况,或者为着某种目的,按一时需要,夸大一面,否定另一面,这是不正确的,这样就会作出片面的或者完全错误的历史结论。”
这是彭德怀在自己《庐山笔记》中写下的一段话,是他对“算历史旧账”问题的基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