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又讲起了“大跃进”,他说:“共产风,比例失调,是在伟大群众运动中发生的,群众兴高采烈,叫下马,血淋淋的,群众想不通。气可鼓不可泄,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1958年的问题主要是一平二调三抽款,抽款也不过两个亿,群众不满的主要是一平二调。搞平均主义,性急了,无非是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里,毛泽东没有再批“共产风”,对平均主义采取了相当宽容和谅解的态度,这与前一阶段有了明显的变化。
谈到公社食堂,毛泽东说:“过去说食堂能保留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也好,这话对右派也产生了影响,以为我是不主张办食堂的人。其实,食堂无可厚非,平江有一个大队书记下令把食堂解散了,第二天群众又自动办起来。”
毛泽东这番话,既是重申自己主张,也是含蓄地对朱德和其他不赞成办食堂的人的批评,和前一段比较,态度也更加明确和肯定了。
接着,毛泽东又把话头扯到国际上,说赫鲁晓夫很不喜欢我们的人民公社,总有一天还要我们给他一张梯子让他下来,否则下不了台。他又谈到,若论物质基础,西欧比我们雄厚,东欧也不错,但办食堂、成立人民公社就难。他们物质条件好,可惜不出政治觉悟。中国人多,东部有几亿人,土地少,组织合作社就比较容易。苏联搞集体化就难,“地广人稀,如入无人之境”。
话题又转回国内,毛泽东说:“去年北戴河会议,高兴之中埋伏了不高兴。这就是后来的比例失调,但到今年5月份,问题已经解决。”
毛泽东慢悠悠地吸着烟,扫了彭德怀和周小舟一眼,继续说:“原来准备谈19个问题,没有提反右倾。北京就有人说情绪越落越低。14日的信和会议纪要稿很有功劳。小舟等人的主要锋芒对着除自己以外庐山会议的所有的人,要发牢骚,要出气。因为被拔了白旗,你们一点气也没有?”
周小舟插话说:“并不是出气问题。”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毛泽东用这句谚语回答了周小舟。
毛泽东把脸转向彭德怀,对他说:“我同你的关系,合作,不合作,三七开,融洽三成,搞不来七成,31年,是否如此?”
彭德怀不同意毛泽东这种说法,但没有正面反驳,而是从具体问题入手作了解释。他说:“政治与感情,你是结成一起的,我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你提得那么高,我还没有理解,跟不上,掉队远。许多历史事件,我一生无笔记,文件全烧了。对问题认识上有分歧,但不能说感情不融洽。”
彭德怀讲了湘赣边界的斗争史,讲了红1、红3军团的情况加以证明:
“在平江,有人问我,革命什么时候能够胜利,我说等胡子白了总要胜利的,因而挨了斗,说我是悲观右倾。对立三路线,我不是那样拥护,也没有坚决反对,是动摇的。因为那是以中央面目出现的,当时认识不清。”
接着,彭德怀讲了“富田事变”的经过,说明那个时候他就是拥护毛泽东领导的:“富田事变”发生在1930年底至1931年初。当时,红军内部有人提出“拥护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打倒毛泽东”的口号。一天夜里,红3军团前委秘书给彭德怀送来一封信,说是毛泽东写给他的秘书古柏的,信的大意是如果能把彭德怀打成“AB团”,事情就好办了。彭德怀当即识破此信是伪造的,是企图分裂红1、红3军团。他果断地把信在干部中公开,并且列举事实说明毛泽东的领导正确,有水平,消除了一部分人对毛泽东的误解和对立情绪,稳定了部队思想,并通过宣言:坚决拥护总前委、拥护毛政委,红1、红3军团团结一致,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