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保证(3)

“他们来劝我着重反省自己,即使有些(批评)不完全合乎事实(事实有些出入总是难免的),只要于党于人民总的方面有利,就不要管那些细节。他们说,你不是常讲一个共产党员要能任劳任怨,任劳易任怨难吗!今天当着自己检讨的时候,就要能表现任劳任怨的精神。大约谈有两个多小时,最后热泪盈眶而别,感人至深,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决心从严检查自己。但他们走后,我内心还是痛苦的。今天的事情,不是任劳任怨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才会有利于人民和党。反右倾机会主义的结果,不会停止‘左’倾,而更会加深‘左’倾危险,使比例失调更加严重,以致影响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我给主席的信,不仅事与愿违,而且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这将是我的罪恶!”

彭德怀、聂荣臻、叶剑英三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元勋,都曾统率过千军万马,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1959年在庐山,面对着一场尖锐、复杂的党内斗争,却一筹莫展,只能挥泪相向,彼此表明心迹,委曲求全。这种奇特的现象大概只有那个特定时代的中国才会发生,也只有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这种奇特现象才能理解。

在周小舟、周惠、李锐等几位“秀才”参加的小组会上,批判的调子也明显升高。有人发言提出了“湖南集团”、“军事俱乐部”等非组织活动方面的问题,这就更使几位“秀才”感到紧张和突然,有口难辩。

7月30日上午,毛泽东召见了黄克诚、周小舟、周惠、李锐四人,和他们进行了谈话。

谈话气氛表面看去仍是缓和的,和前几次谈话相比看不出明显变化。毛泽东从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历史谈起,谈到当时红1、红3军团的情况,像在引导大家重温党和军队的历史。毛泽东边回忆、边谈,不停地抽烟。

接着,毛泽东开始批评黄克诚,说他是彭德怀的“政治参谋长”,还借别人之口说,有人反映彭德怀和黄克诚是“父子关系”,又提到什么“湖南集团”、“军事俱乐部”等等。

黄克诚对毛泽东的尊敬和钦佩可以说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把维护毛泽东的威信当做自己的崇高使命。他怎么也想不到他无比敬重的毛主席竟会对他提出如此无理的指责。

黄克诚和彭德怀关系很好,这是事实,是有历史渊源的。1931年“富田事变”后,苏区打“AB团”,搞扩大化,搞得人人自危。当时黄克诚在红第3军团第3师当政治委员兼肃反委员会主任。基于对劳动人民的深刻了解,他不相信红军中有那么多“AB团”。他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保护了不少好同志,后来,竟以所谓“领导不力”,把他调离,不让他再领导肃反了,一直发展到说他本人也是“AB团”成员,要逮捕他。幸好,担任军团长的彭德怀了解他,亲自出面把他从第3师调出来,到军团政治部工作,黄克诚才幸免于难。

黄克诚感到,毛泽东对他的批评,不仅毫无道理,而且是对他人格的极大侮辱。刚直不阿的性格使他无法在这种无理指责和肆意侮辱面前保持沉默。他以有理、有力又不失礼貌的态度,对毛泽东的批评进行了反驳。他说:

“我这个总参谋长,是主席提名要我当的,不是彭德怀要我当的,怎么能说我是他的政治参谋长!我和彭德怀完全是革命同志关系,是正常的,不是什么父子关系。难道共同在湖南工作过的同志到一起谈谈,就是湖南小集团吗?至于军事俱乐部更是无中生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