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所写“评论”的主旨不在李云仲那封信本身,而是以信为由头,借题发挥,来指导庐山会议按照他的既定航向前进。毛泽东在“评论”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反右问题,并向他所谓的“中间派”--在左派与右派之间“摇摆”的同志们发出了警告信号。毛泽东写道:“现在党内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事物,就是右倾情绪、右倾思想、右倾活动已经增长,大有猖狂进攻之势。这表现在此次会议印发给同志们的许多材料上。这种情况还没有达到1957年党内外右派猖狂进攻那种程度,但是苗头和趋势已经很清楚,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这种情况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另一种情况是无产阶级内部思想性质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要社会主义,不要资本主义,这是我们和这些同志基本上相同点。但是这些同志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是有分歧的。他们的情绪有些不正常,他们把党犯的错误估计得大了些,而对几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创造出来的伟大成绩估计得过小了些,他们作出了不适当的结论,他们对于克服当前的困难信心很不足。他们把他们的位置不自觉地摆得不恰当,摆在了左派与右派的中间,他们是典型的中间派,他们是‘得失相当’论者。他们在紧要关头不坚定,摇摇摆摆,我们不怕右派的进攻,却怕这些同志的摇摆。因为这种摇摆不利于党和人民的团结,不利于全党一致地鼓足干劲,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在“评论”的最后,毛泽东写道:“现在这一次争论,可能会被证明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争论,如同我们在革命时期各次重大争论一样。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可能是没有争论、风平浪静的。”
毛泽东“对事,也要对人”的指示和《对于一封信的评论》,像两把火,使庐山会议“政治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很快升高起来。在批判彭德怀的会上,有人发言开始涉及到他写信的动机和出发点。
有的说:“不管彭德怀写信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都是向总路线的进攻。”
也有的说:“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不仅是立场上的错误,而且还有个组织问题,其锋芒是指向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是向主席和中央发出的一份挑战书,是想以他的思想观点来代替中央制定的总路线。”
有的人发出了令人惊心的警告:“对党的猖狂进攻已经到来,以彭总为主帅,以张闻天同志为副帅,他们两个发言都是带有反党纲领性的。”
有的发言慷慨激昂地提出了“四个坚决”:总路线必须坚决保卫,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必须坚决拥护,群众的积极性必须坚决保护,右倾言行必须坚决回击。
7月29日,毛泽东在大区负责人会上宣布准备召开八届八中全会。这就意味着对彭德怀的批评不仅要扩大范围进行下去,而且要在全会上搞出一个正式的决议。
7月30日上午,聂荣臻、叶剑英来到彭德怀的住处,和彭德怀进行了将近三个小时推心置腹的谈话。据彭德怀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