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3)

彭德怀面临新的考验、新的抉择。

关在铁笼里的那只猛虎在黑暗中似乎看到了一束光亮。

但他所考虑的也仅仅是“如何……对党有利”,并不是承认自己信中那些意见都错了。

彭德怀回到自己的住处,参谋送来一份西藏军区要求增派运输车辆的电报,请示如何处理。彭德怀拿过电报看了看,认为这件事必须同总参谋长黄克诚商量才能解决,便向176号另一头黄克诚的住室走去。在门口他听见黄克诚用严肃的口吻高声说:“你们不要激动嘛,事情总会弄明白的……主席是不会错的!”

彭德怀推开房门,只见周小舟、周惠、李锐三人在靠墙的沙发上坐着,一个个愁云满面。黄克诚正跟他们谈话。原来三位“秀才”听了毛泽东批评彭德怀的讲话,左思右想搞不通。周小舟就建议说:“走,去找黄老谈谈。”

黄克诚接到周小舟等要来谈话的电话,考虑到在当时非常敏感的气候下,“秀才”去找他谈话不太适宜,劝他们暂时不要来,可他们还是坚持来了。既来了,就谈吧。

在对彭德怀问题的看法上,黄克诚和“秀才”们的心是相通的,但他考虑得更多,看得更深远一些。谈话中黄克诚想尽量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自己少说话。但是“秀才”们情绪激昂,一谈起来就没遮没拦,越谈越气愤。特别是周小舟,把一些当时人们认为很犯禁忌的话都甩出来了。如说毛泽东到了“斯大林的晚年”,“个人专断”,听不进不同意见;说袁世凯要称帝时,有人为迎合他,特别办了一种报纸给他看,报上专讲“劝进”的话,袁世凯就最喜欢听这些话,等等。意思是说毛泽东现在也最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

其他两位“秀才”也讲了些过头话,一个说,主席提倡“五不怕”,要人家敢想、敢说,等人家说了真心话又抓住狠批,“这不是钓鱼吗!”

另一个说:“他也不能一手遮天!”

黄克诚完全理解“秀才”们的心情,他自己也不赞成毛泽东对彭德怀那封信的处理方法。但经验告诉他,在当前情况下,任何放纵自己、感情用事都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所以他始终以一种十分克制的态度,安慰、劝说“秀才”们,给他们“降温”,让他们顾全大局,还建议他们“去找主席当面谈谈”。

李锐说:“主席正在火头上,谈不得。”

彭德怀的突然出现,使在座的几位“秀才”感到意外,黄克诚也觉得有些突然。

大家站起来为彭德怀让座。周小舟愤愤地说:“彭总啊,我们离右派只有30公里了!”

看到“秀才”们那样激动,彭德怀反倒平静下来,他安慰大家说:“30公里也不要紧嘛……通过批评、讨论,把一些模糊观点弄清楚也是好的。”